雖然他自己也有這種傾向,但在關鍵時刻,他更希望保持不受揍的狀態,就像秦始皇那樣,只要不滿命令,他會遵從。
但國師弟弟不一定如此。
諸葛亮分析:“不會吧,我看李塵性格沉穩,獨自在庭院裡也只是靜靜發呆。”如果真是國師口中所說,他大概不會有安靜的時候。秦始皇點頭道:“沒錯,國師在撒謊,不想讓弟弟涉險。”
國師編造了一個藉口,試圖顯得善良。
---膽大妄為
王翦問道:“對自己的親弟弟都能這麼胡說八道嗎?”這國師實在不怎麼樣,儘管弟弟與他關係不佳,但他們畢竟是同胞兄弟,不應如此刻薄。
他不可能對弟弟表現出任何惡意,更不會暗中加害。
秦始皇推測:“我覺得國師可能有些心理問題。”
王大漢同意:“我也這麼認為,正常人怎會對親人如此無情?”
虎毒不食子,弟弟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如同半個兒子,竟如此狠心。
諸葛亮說:“只是國師平時表現得太溫和,這樣的行為反而揭示了玉璽事件背後的深層含義。”
王大漢好奇地問:“你說的深層含義是什麼?玉璽又怎麼了?”
為何會有玉璽事件?背後隱藏了多少悲傷?
難道有一天,玉璽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諸葛亮道:“既然王大漢將來可能是我們的同伴,這些深層次的事宜應該跟他分享。”
不說都不好意思了。
王大漢道:“沒關係,不談也沒事,我只是在路上幫忙罷了。”
能幫上忙已是我們的榮幸,還需要其他獎勵嗎?我們本來就不配。
況且秦始皇還承諾幫他尋找殺害父母的兇手。這是何等的好運降臨?
秦始皇強調:“這事肯定要告訴你,你不必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他現在更像是追隨者的角色,尊嚴和臉面都不重要。
何必如此。
王翦提醒:“拿出與我說話的氣場,當初你可不是這樣對待我的。”
何必呢。
膽大妄為
王大漢道:“然而,我並未覺得自己與你們相提並論。”我們自知分寸。
就好比天子親臨,卻要求與他平起平坐,這簡直是自不量力。
不僅能力不足,連膽識也不足。
擔憂和疑慮已經如影隨形,籠罩全身。
嬴政言道:“我們並非 ,即便是,微服出行時也不能流露出恐懼。一旦表露,便是自取 。”因為你的行為無意間洩露了身份,不置你於死地已是寬容。
【第二章】自尊與磨礪
王翦笑道:“呂布本性如此,總在不正常的時候讓你難堪。”明明他本可出色,卻選擇讓衝動控制自己,最終一敗塗地。嬴政贊同道:“沒錯,你需要理解他的意思。”
如今的呂布已半入江湖,像他這般,怎能輕易放過你?
——
【第三章】挑選兵器
王大漢道:“我只是不認為自己能與你們並駕齊驅。”我們各自定位清晰。
如同天子俯瞰,你怎敢聲稱能與他平起平坐?不僅實力不夠,勇氣也不夠。
【第四章】適應與改變
王翦道:“遺憾的是,這次不能陪伴在咸陽君身邊。這對我來說是一種缺憾。”跟隨嬴政學習,收穫遠超言語所能描述。
或許未來再見,已是遙不可及。
嬴政略帶不滿地看著他:“別說得好像我會永遠不在一樣。”這明顯是不想他好過。
王翦急忙澄清:“絕非此意。”他意識到自己的偏離,連他自己都覺得有些尷尬。
王大漢道:“早知今日,當初我寧願與王翦爭論,恨不得扇他一耳光。”看著他說話矛盾又針對性,原本有些想手下留情,理智卻告訴他,不行。
王翦笑道:“不過,的確有點掃興。我一直認為,我們這個世界已萬事俱備,接下來將是一帆風順。”
【第五章】習慣與環境
嬴政說:“早晚都要面對這些,早點習慣也好。你看,天色漸暗,樹林內為何如此寧靜?”
這份寧靜超越了自然的範疇,連蟬鳴聲都難以察覺,其中的奧秘引人深思。
諸葛亮解釋:“或許是因為老人的習慣,他曾與我有過深入交談,他最討厭的就是蟲子煩擾自己,因此進入深山後便決定消滅它們。”於是,森林裡便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