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習慣的東西才覺得安心。你說那些新材料,聽著是挺好,可誰知道用久了會怎麼樣?萬一出點啥問題,我們這些老骨頭可折騰不起啊!”
大爺的話引起了周圍居民的共鳴,紛紛點頭附和。彭悅明白,老一輩人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自然不高,他們更看重的是安全感和實用性,而不是所謂的創新和環保。
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人群外圍,彭澤提著兩大袋水果,朝彭悅走來。他將水果分給居民們,然後走到彭悅身邊,低聲詢問情況。得知居民們對創新概念存在牴觸情緒後,彭澤沉思片刻,決定換個角度,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來解釋。
“叔叔阿姨們,我理解大家的想法,畢竟創新意味著改變,而改變總是伴隨著風險。”彭澤語氣溫和,卻透著一股自信,“但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創新並非憑空想象,而是為了解決問題,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他接著舉了一些例子,比如以前人們用煤爐做飯,不僅煙熏火燎,還存在安全隱患,而現在用上了清潔方便的燃氣灶,生活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又比如以前人們出行主要靠步行或騎腳踏車,現在有了汽車、高鐵、飛機,出行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這些都是創新帶來的改變,它們最初也面臨過質疑和阻力,但最終都被證明是利大於弊的。”彭澤看著居民們,眼神真誠,“我們這次推出的新型環保材料也是如此,它不僅更加耐用、安全,還能有效減少汙染,為子孫後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環境……”
彭澤的解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但居民們的反應卻依然平淡。他們有的低頭喝茶,有的交頭接耳,似乎並沒有被彭澤的案例所打動。
張大媽更是直接了當地說道:“小夥子,你說得那些我們都知道,可問題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挺好的,幹嘛還要改變呢?折騰來折騰去,最後還不是我們老百姓買單?”
彭澤還想再解釋,卻被彭悅用眼神制止了。她知道,單純的道理和案例,很難改變這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反而有可能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
夜色漸深,社群廣場上的喧囂聲逐漸消散,彭悅和彭澤並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兩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看來,這次調研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得多。”趙先生的聲音從身後傳來,語氣中帶著一絲沮喪,“這樣下去,我們很難挖掘到有用的資訊,更別說制定有效的營銷方案了……”
彭悅停下腳步,轉頭看向趙先生,嘴角卻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不,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她頓了頓,目光望向遠方,語氣堅定:“一個讓我們真正瞭解消費者內心,找到突破點的機會……”
“趙先生,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他們會覺得‘現在的生活挺好,不需要改變’?”彭悅沒有直接回答趙先生的擔憂,而是丟擲了一個問題。
趙先生愣了一下,隨即陷入沉思。是啊,這些居民並非完全拒絕新事物,而是習慣了現有的生活方式,覺得安逸舒適,沒有必要再去嘗試新的東西。他們並非不理解創新的意義,只是擔心改變會帶來風險和成本,而這些風險和成本是他們不願承擔的。
彭悅接著說道:“我們不能一味地強調產品的優勢,而要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瞭解他們的顧慮,解決他們的痛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動他們,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接受新產品。”
彭澤也明白了彭悅的意思,他點頭說道:“我之前只顧著從理論和邏輯的角度去解釋,卻忽略了他們的情感需求。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消除他們的顧慮,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和產品的價值。”
趙先生聽了彭悅和彭澤的話,頓時茅塞頓開。他原本以為這次調研會以失敗告終,沒想到彭悅卻從中看到了機會。她敏銳地捕捉到了問題的關鍵,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思路,這讓他對這位年輕的女企業家刮目相看。
“彭總說得對,是我考慮不周了。”趙先生誠懇地說道,“我回去之後,會重新調整調研方案,重點關注居民們的實際需求和顧慮,爭取挖掘出更有價值的資訊。”
彭悅微微一笑,說道:“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第二天,彭悅接到了李博士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