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純屬虛構,歷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遼東這片廣袤的土地,自然資源的儲備可謂是極為豐富。在這裡,不僅有著儲量可觀的鐵礦和煤礦,還有質地堅硬的花崗岩以及用途廣泛的粘土礦等等。然而,這些僅僅只是遼東地區所擁有資源的冰山一角罷了。

林北對此地的瞭解遠不止於此,他深深地記著,就在這腳下的土地裡,那片未知的地域之下,蘊藏著珍貴無比的石油資源。只可惜,以當下現有的科技水平而言,想要開發利用這些石油資源,無疑是痴人說夢。因為如何安全有效地開採石油,對於此時的人們來說,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除非能夠發現那些罕見的露天石油,才可以直接進行開採並投入使用。

即便如今幸運地獲得了石油,其用途也是相當有限。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也只能在守城時發揮一些作用,而其他時候則幾乎派不上什麼用場。如此一來,就如同坐擁一座寶山,但卻因缺乏開啟寶庫之門的鑰匙而無法享用其中的財富一般。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平漢和大洪兩人的事業發展得如日中天。

林北慧眼識珠,將他們委以重任,派遣至海邊負責建立港口,並統領當地的漁民們出海捕撈海鮮。果不其然,現今的渤海海域內,各類魚兒數量眾多。漁民們只需隨意地在海面上撒下漁網,便能收穫滿滿當當的漁獲。

尚未遭受人類過度侵害的大海依舊保持著清澈見底的模樣,同時蘊含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資源。

在清洗海鮮時,那些內臟、鱗片等廢棄物可千萬別隨意丟棄,它們可是極為珍貴的漚肥材料呢!

林北隱約記得,要將這些東西放入清水中長時間浸泡,待其軟化後再細細研磨成粉末狀,最後均勻地撒到田地裡。

至於這樣做究竟能夠增加何種營養元素,林北實在是想不起來啦。不過他知道,如果把這種骨粉與米田共和在一起使用,或許會讓糧食的產量有所提高,但最終的成果如何,還得等到豐收時節才能見分曉。

與此同時,黃龍和左校這兩人,則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在海邊圈地製鹽。

林北早就將製作海鹽的方法傳授給了他們,而這兩位也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成功地製造出了大量的海鹽。

值得慶幸的是,當下所有人都對林北的命令言聽計從,整個遼東地區尚未出現嚴重的貪汙現象和官僚作風。

在這裡,每個人都不辭辛苦地為他人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即便不是完全出於對民眾的關懷,至少也是為了自身的生存發展。

相比起大漢其他地方,生活在遼東這片土地上簡直要好上太多太多了。

風靡在大漢境內的漢五銖貨幣如今在這片土地已悄然退場,成為遼東治下百姓的一點念想。而取而代之的,則是全新的“大鍋飯”模式在遼東大地如火如荼地鋪陳開來。之所以採取這樣看似有些極端的方式,實在是出於萬般無奈啊!

當下的遼東,街頭巷尾不見攤販的身影,每個平民家庭除去本地所剩無幾的餘糧之外,生活開銷幾乎全仰仗著林北的慷慨補貼。如此情形之下,也唯有實行這種一視同仁的大鍋飯制度,才能確保每個人都能果腹度日。

然而,若是有人膽敢在這關鍵時刻偷懶耍滑、陽奉陰違,那可就休怪律法無情了。一旦被發現,這些人將會被毫不留情地抓捕起來,當作反面典型示眾,並被髮配到製鹽地區充當苦力,終日承受繁重勞作之苦。

與此同時,遼東的邊境地帶戒備森嚴,重兵駐守。所有外來人員統統被拒於門外,不得踏入半步。

不過,林北倒也並非完全封閉自守之人,他獨具慧眼,特意劃出一塊特定區域專門用作交易之所。在這裡,他們源源不斷地產出優質海鹽,並以此與大漢境內各地交換各類糧食和商品。畢竟,人活著總不能光吃米飯吧?時不時地來點蔬菜調劑口味,那才叫生活嘛!

原本計劃推行“以工代賑”這一策略,然而當下所採用的“大鍋飯”模式與歷史記載中的情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要知道,如今這種“大鍋飯”模式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受益,不僅給每家每戶都安排了工作崗位,還確保了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所有這些事務皆由林北親自任命的村長負責統籌協調,以便更高效地調動起老百姓們的積極性。

其中,佔據較大比例的勞動力被投入到農田耕種當中去,他們辛勤勞作,努力保障糧食的豐收;而相對較為清閒的那一小部分人呢,則肩負著房屋建設的重任。按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