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虛構,歷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劉焉此人,作為一名手握重權的皇親國戚,其影響力不容小覷。他所統領的東州兵更是漢庭軍隊之中當之無愧的精銳之師!
想當初,皇甫嵩、盧植以及朱儁等赫赫有名的將領率領著皇城的禁衛軍與黃巾賊激戰,然而最終卻都折戟沉沙。若不是劉宏有著先見之明,第一步就是將劉焉調入洛陽中,否則洛陽亂不亂還不是世家說的算?
劉焉及其東州軍憑藉著強大的實力威震洛陽,使得那些心懷不軌的宵小之輩不敢輕舉妄動。若非劉焉的鎮守,當皇甫嵩三人戰敗的訊息傳入洛陽中,恐怕洛陽早已陷入一片混亂不堪的局面。
而此次劉焉能夠挺身而出,無論是權傾朝野的宦官勢力,還是根基深厚的世家大族,都不得不選擇閉嘴,並給予劉焉應有的尊重和幾分薄面。畢竟東州軍可不是吃乾飯的,那也是和異族廝殺過的精銳之師,除了皇帝劉宏,誰敢不尊重劉焉,那就只能面對東州軍的屠戮。
就在這時,劉焉突然發聲,那聲音猶如一道驚雷,劃破了朝堂之上原有的喧囂和混亂。劉宏原本那如死灰般渙散的眼神,竟漸漸地開始聚焦起來。他緩緩地轉過頭,將目光投向了劉焉所在的方向,眼中不禁流露出一絲疑惑和濃厚的興趣。
要知道,在眾多的皇親國戚當中,劉宏一直以來都頗為看重不少人。而在這些被他所看好的人中,最為耀眼奪目的當屬“劉表”、“劉焉”以及“劉虞”這三位了。至於其他的那些皇親國戚們,則大多都是些資質平庸之人罷了。就比如“劉岱”和“劉繇”,他們二人便是這資質平平之輩中的典型代表。
如今,劉虞正遠在幽州鎮守著邊疆,為國戍邊。而在這朝堂之上呢,除了身為皇帝的劉宏之外,其餘的皇親國戚基本上都是以“劉表”、“劉焉”這二人為首,對其馬首是瞻。甚至就連一些普普通通、無足輕重的皇親國戚,在面對這三位時,也是唯命是從,絲毫不敢有半點忤逆之意。
此時此刻,劉焉竟然挺身而出,果斷地制止了世家大族與宦官之間激烈的爭吵。看他這架勢,明顯是心中有所想法,想要一吐為快啊!眾人見狀,紛紛安靜下來,整個朝堂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集中在了劉焉身上,等待著他接下來究竟會說出怎樣一番話語來。
劉焉微微躬身,向前一步,然後清了清嗓子,鄭重地開口說道:“啟奏陛下,如今天下黃巾之亂雖已平息,但我大漢江山仍處於些許動盪不安之態啊!微臣以為,此時正應推行‘州牧制’,以此來穩定局勢、鞏固統治。”劉焉又將州牧制的好處說了一番後。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陷入一片騷動之中。
世家一方和宦官陣營都不禁面面相覷,臉上露出驚愕之色。要知道,劉焉乃是漢室宗親,其地位尊崇無比,他們即便心中有所不滿,此刻也不敢輕易造次。然而,這突如其來的提議實在太過驚人,以至於眾人再也難以保持沉默。
一時間,朝堂上響起了一陣稀稀疏疏的小聲交談之聲。有人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這個所謂的“州牧制”;有人眉頭緊皺,暗自思忖其中利弊;還有人面露憂色,似乎對這一新制度充滿擔憂。
所謂“州牧制”,即是選派朝中重臣前往那些叛亂頻發的各州擔任州牧、刺史一職。這些州牧、刺史不僅擁有管理一州政務的行政權力,還能掌控當地軍隊的軍事指揮權,真正做到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如此一來,便可迅速穩定地方局勢,加強朝廷對各地區的控制力度。
當前之局面,著實令劉宏有些憂心忡忡。面對黃巾之亂後世家勢力逐漸膨脹、尾大不掉之勢,劉宏所能採取的策略實乃有限。追根溯源,此前劉宏曾下令各州郡可自行招募兵員以抵禦黃巾軍的肆虐。如今,那場黃巾之亂雖已暫告段落,但各地仍有少量叛賊興風作浪以及山賊肆意橫行。然而,就目前這些小規模的騷亂而言,郡縣所擁有的常規軍力已然足夠應對,根本無需過多的兵馬增援。
可是,問題恰恰出在此處。那些世家大族們死死攥緊手中的兵權,絲毫沒有鬆手之意。而劉宏呢?即便身為天子,對此情形也是左右為難。一則因各地尚有零星叛亂未被徹底平息,若貿然下旨要求世家解散其麾下兵馬,似乎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二則即便真的下達了這樣的旨意,那些狡猾多端的世家大族恐怕也會巧立名目、尋找各種託詞來逃避削減自家部曲。如此一來,這道聖旨很可能淪為一紙空文,難以真正落實到位。
或許真的該聽取劉焉的實行“州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