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齊刷刷回頭。
“阿……耶?”張川柏被熱情的目光嚇得頓住腳步。
如果沒有記錯,他只有一個阿耶。
阿耶,父親也。
沒聽過哪個正經人有多個父親的。
“三郎,你就要有很多魚吃啦!”張衍排眾而出,向小兒子宣佈好訊息。
張川柏疑惑,水田裡長出魚了?
很快,鄉親們七嘴八舌的誇獎,讓張川柏明白,原來是秧馬的功勞。
他赧然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其實,秧馬不是他自己創造的。
他有一個秘密,從小就做一個連續的夢,夢裡是另一個時空。
小時候,他以為這是很正常的。
畢竟人人都會做夢,長兄張遠志夢見過仙女、二兄張京墨夢見過東海龍王,頭上有犄角,身後有尾巴。
可漸漸的,他知道自己的夢不同尋常。
尤其是兩個月前過了生日,又長大了一歲,原本模糊的夢見變得清晰,一些新的事物忽然閃現在腦海。
前些天,他靈光一閃想到秧馬……
北宋時才出現,一直到千年後的南方農村還有人使用。
蘇軾《秧馬歌引》細緻地寫了秧馬的製作和使用方法。
蘇軾?北宋?
咦?
哪跟哪?
他雖小也知道,現在是大唐貞觀年間!
張川柏後知後覺,發現自己是一個有秘密的孩子,曾為此很慌張。
但想到秧馬的作用,他還是告訴了父親。
父親爽快擼起袖子做。
父親當時說:“試一試嘛!你長兄剛去甄醫師那裡做學醫時,信心滿滿給我開藥,說是清便排毒,我還不是二話不說就喝。”
騎秧馬頂多被人取笑,喝好大兒遠志開的藥一瀉千里,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有這樣的父親,張川柏的苦惱頓時如浮雲飄散。
做夢而已,頂多比別人知道得多一點點……
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吧?
各家大人蹲在田邊樹蔭下,一邊吃飯,一邊商議誰家先做秧馬,是不是非做不可……
看起來不錯,說起來熱鬧。
做起來不一定好上手啊!
鄰居張大河借過秧馬研究一會兒,搖了搖頭:“眼睛看明白了,就是不知道手明不明白。”
“試一試不就知道啦!就費一些木頭,做得不好頂多給小兒騎著玩。”鄉親們很樂觀。
張衍微微笑道:“實在不會做,可以出錢請春生阿兄做,我做的時候,也去向他請教過呢!”
族兄張春生是奇人,右手缺了三根手指,只剩大拇指和食指,竟然還能練出一手木工絕活。
他性情和善,喜歡小孩兒,鄰里的孩子都收過他做的小玩具。
鄉親們聽到張衍的建議,想想覺得也行。
此時,張春生也在人群中,看著張衍感激地笑。
大人還在吃飯,黃口小兒們爭先恐後跳進水田裡摸田螺、捉泥鰍。
二郎張京墨瞟了眼一馬當先的小弟,提醒:“別伸手進泥鰍洞,擔心摸到有紋身的!”
眾所周知,有紋身的都惹不起!
(為了閱讀體驗更好,本書標註放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