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事而輕易降罪。同時對賢妃說道:“賢妃你怎麼也跟著跪下了,快快起來。”
“謝陛下!”
這邊宇文皇后與劉貴妃見霍淼直接回絕了這門親事,心裡自然有些不滿,眼神交流了一番,便由皇后開口問道:“霍老尚書,此事也是因秦王與秦王妃託本宮給世子尋一個好世子妃而起,本宮與劉貴妃看文心侄女對賢妃多有孝順,也與世子年紀相仿,才向陛下提議的這門親事,可否告訴本宮,霍家為何要拒絕?”
這邊霍淼也面露難色說道:“文心能得皇后與貴妃娘娘看重,這是文心的福氣,也是霍家的福氣,可這人卻是秦王世子,實在是...哎...”
霍淼沒有明說,但楚皇等人也明白了霍家為什麼會拒絕與秦王府的這門親事。
也想起這些日子金陵城裡所傳的關於皇侄兒蘇奕的流言蜚語,此時楚皇也是無奈的直搖頭。
身為帝王,他是知道這些關於秦王世子流言的快速傳播,其中就有秦王府在幕後推動的影子,他也明白為什麼秦王府會如此做,所以在一開始,他就沒打算讓內衛們去管這些事,但任何有關秦王世子的流言,他都要求內衛在第一時間向他彙報。
如此一來,秦王世子在金陵所有人的眼裡才會越來越不堪。
只是沒想到這些流言導致的影響會體現的這麼快。
“愛卿的意思是因為這段時間流傳的關於秦王世子相關的事情,所以才不願應下這門親事嗎?”
“確實是這樣的,陛下,您也知,我霍淼也就這麼一個孫女,自幼便被全家寵著長大,有多優秀臣先不提,但那秦王世子,紈絝不求上進不說,還留戀青樓女子,若是文心嫁過去,日後的日子又怎會過得幸福?”
對於楚皇的問,霍淼也沒有反駁,也算是直接挑明瞭不同意這門親事的原因。
事實上,若不是這世子如此無能、不求上進、紈絝又好色的話,霍淼又怎會不考慮將孫女嫁過去。畢竟這可是獨一無二的秦王世子妃,不出意外就是未來的秦王妃。
這份親事如果不考慮未來孫女過得會如何,霍家能夠從中得到的政治資源會超乎想象的多。
女大當嫁,文心到了及笄之年,也確實需要給她物色一個合適的人定親。但是在孫女的幸福與其它之間相比較的話,他霍淼還是會更偏向孫女的幸福。他對於霍文心的寵愛之深,這點毋庸置疑。
可對於楚皇等人來說,蘇奕是如何的一個孩子,實在是太知道不過了。真實的秦王世子與所謂的外界傳聞中的秦王世子完全是兩回事。
“若是愛卿只是顧忌奕兒品性不好才拒絕這門親事的話,不如先聽朕說一說,再下最後的決定,如何?”
“陛下請說!臣自當洗耳恭聽。”
楚皇先是說了自己這侄兒是如何孝順他這皇伯伯與皇后和貴妃的,然後也解釋到那日自己賞給蘇奕那秀女的真實經過;為什麼去哪倚香樓以及機緣巧合之下才結識了花魁;教坊司那事也是自己主動賞給蘇奕倆個花魁,至於贖買花魁也是出於善心等等。
“奕兒之所以幾次去青樓,也不過是平日裡又愛好歌舞戲曲,且自幼身邊沒有什麼同齡人的緣故,只不過是被流言誤會,而秦王府又未解釋才導致有了現在的名聲。”
聽完陛下這麼長時間的解釋,霍淼有些吃驚也有些將信將疑,呆呆的看著楚皇半餉說不出話來。這完全就是兩級反轉了。
對於霍淼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話,這也在楚皇的意料之中,隨後又說道:“或許愛卿覺得奕兒府裡現在也有了四五個花魁,還是紈絝好色的話,朕也不怕告訴愛卿,面對那些如花似玉的花魁們,奕兒依舊潔身自好,至今未與她們行過那男女之事,可見那好色的傳聞有多不實。”
這話說出來,霍淼的反應更是不相信佔多,試想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郎,每日面對這極致的美色誘惑,怎麼可能會無動於衷呢?
真有坐懷不亂之德行?
相對於這個可能,此刻他更願意相信是這世子或許本來就不行?
“陛下此言當真?”
“自然,而且奕兒也不是傳言中所說的無能不求上進之輩,愛卿可記得前些日子,戶部擬的《關於金陵城周邊鄉村致富發展計劃疏》?”
“這臣自然記得。”
這計劃疏名字很特別,而且其中包含了許多如何促進農民發家致富的有用措施,現在也已經發到金陵周圍各縣,計劃明年試點進行。所有人都明年,若是百姓慢慢變得富有起來,大楚才是真正的穩定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