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方法的希望。由此我得出結論:種什麼的問題應該取決於什麼東西能順利賣出去!”
“如此,根據世子的分析,其實就剩一個問題了。”
何尚書總結道。
“要給農戶看到希望…種什麼取決於什麼東西能賣出去?奕兒分析的很好,那怎麼‘賣’呢?”
蘇奕如此邏輯性的分析,自然讓蘇叡欣喜,畢竟是自家侄兒,如此優秀也是大楚幸事!
其實蘇叡一直不擔心蘇奕對皇位會有興趣,首先秦王弟就不會同意,這也與當年的約定有關,從這麼多年不讓蘇奕出門和對外交際也能看出來。
這反而使他蘇叡對蘇奕更加寵愛著,也時刻關注著…
“皇伯伯問得好,這就涉及到下一個問題,如何讓農戶的勞動成果更好的賣出去呢?奕兒也一直在想,但畢竟買賣的事情,我不懂,也沒賣過什麼東西。這就得問三位大人的意見了。”
“哈哈哈…我還以為奕兒都想好了呢,不過已經分析的很好了,三位愛卿有何看法?”
“微臣認為,應該讓各地官府進行指導與管控,更要嚴厲打擊不法商販惡意低價收購農作物事件,特別是在主糧方面,近幾年巡察使也報告了不少此類案件。甚至有官商勾結的惡劣案件發生!”
“臣附議,對此事必須加以嚴法,從重處罰!”
“臣附議!”
士農工商,商人不事生產,卻擁大量的財富。所以自古對商人的評價都是惡意的,且商人都律法都是嚴苛的!
“豈有此理。此事著刑部從嚴處置,並在全國嚴查!”他蘇叡不介意官員們有些灰色收入補貼家用,但不代表能容忍灰色變黑色,特別是在農事方面!歷來零容忍!
“此時回頭戶部和刑部共同擬個章程上來,早朝時候再議!”
“諾···”
一時間養心殿內有些尷尬了。
見狀,蘇奕一句話打破尷尬:“不過皇伯伯,最近我在與秦王府的墨管家學習管理王府產業時,有了一個有趣的發現和想法。”
“哦,不知奕兒發現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
“皇伯伯,諸位大人,你們都知道哈,就是我秦王府有個特點,那就是地特多!所以每年有一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收佃租和賣糧。”
秦王府地雖然超級多,但都是合法所得,這沒有什麼好爭議的,即使是大楚一直都在極力的打擊土地非法兼併,卻從來沒有哪個御史言官跳出來說秦王府地多的事。
李侍郎不解的問道:“這與前面的問題有何關聯?”
“李大人請聽我說完,因為我發現秦王府每個糧倉裡的糧,每年都不愁賣!
即使是豐年,秋糧收穫之後,就會有大批糧商主動找上門來求著購買,而且價格都能達到市價最高,而農戶家中的餘糧想要賣出去的話,卻得去求人家糧商來買,甚至更多是自己運到糧店那去賣,還得被壓價!”
“商人欺軟怕硬!你秦王府的糧自然不敢壓價,而農戶卻成了他們欺壓的物件!”
“不過,各位大人,我剛開始也是這樣認為的。可是後來與墨管家討論之後,我發現並不全是這樣,其中另有原因。”
蘇奕看向曾權說道:“有一個問題想問問曾大人?”
“世子,請說。”
“就是為什麼農戶的糧價低,而糧商們卻不願意購買?其中利潤不是更高嗎?為什麼要主動來求購王府價高的糧?”
曾權想了想,說到:“很簡單,對於大糧商來說,直接到秦王府糧倉買糧,方便省事,且畢竟是秦王府的糧,各方面有保障!對於小糧商,資金有限,只能透過壓低價格收購散戶手中的餘糧,積少成多,隨後提高價格賣給大糧商或是城裡人,賺的是中間的差價。”
“沒錯,商人講究效益與利益,例如某個商人需要進購五千石的糧食,到我王府的糧倉來購買,只要帶夠銀子和馬車,人手足夠的話不需要一天就能完成。
但是如果到各個農戶家購買,需要跑多少個村子才能籌齊?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不說,最重要的是耗時太長。
所以總結來說就是一個規模的問題,秦王府有足夠大的規模所以掌握了主動權。”
“形成規模?世子這個想法好啊!”
“對,就是規模!若是劉家村的農戶需要出售的餘糧,都統一集中對外發買,那還會愁賣不出去嗎?還愁被壓價嗎?只要訊息放出去,相信很快就會有商戶主動前來收購了。若是再有官府出面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