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或許當你年紀足夠大的後,
很多的禮法,律法就會失去對你的約束。
所以在見到這些花白頭髮的老者,蘇奕也是第一時間起身相迎。
這些大都要拄柺杖的劉家村的族老們,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按照蘇奕看來,其中年紀最低的也有六十好幾了。在這些人的面前,蘇奕自然沒有拿大的資格,主動與幾位行了晚輩禮。
幾位族老也是第一次見蘇奕這位傳說中的秦王世子,也是極為好奇的打量了蘇奕一番。隨後也和蘇奕問了聲好。
劉家村這些年得益於秦王府佃租收的極低,再加上這些年風調雨順之下,村子裡家家戶戶每日都能吃上三頓飯,對於這幾位經歷過前朝末年四處戰亂,常常鬧災荒日子的老人來說,實在是感激秦王府的恩德,對這位未來的秦王自然也是感激的。
而蘇奕的禮貌表現也讓他們知道這是個好娃子,咱們劉家村的後輩們也有了指望了。至少還能再享一代福!
請幾位老人家都坐下之後,一旁的下人也在蘇奕示意下給老人們斟茶倒水。
茶餘之後,蘇奕簡單的問候了幾位的老者的身體情況以及家庭情況,算是寒暄完了。
之後便主動將自己想要釀酒的計劃說給幾位聽,畢竟如若得到這幾位的支援,自己的酒莊也能夠順利不少。
“王府建這個酒莊,劉家村的村民們平日也不需要在遠去城裡找活,只要願意,王府給的工錢必然不會低就是。”
對於這樣的事情,幾位老者自然是表示要大力支援的,對於秦王府的口碑信譽已經不需要去證明什麼。同時也給蘇奕講起了劉家村也有釀酒的傳統。
“正巧,我們劉家村世代也有釀酒的傳統,如若世子不嫌棄,咱們村裡就能提供很多會釀酒的人才為世子做事。”
原來蘇奕不知道的是,劉家村北有一口千年老井,是劉家村建村之時挖掘的,此井即使是最乾旱的日子裡也不曾乾枯,且井水甘冽,劉家村祖祖輩輩都吃著這口井裡的水長大,後來也是發現這口井的水尤其適合釀製米酒,
但是大米作為主糧,往年自家吃都不夠哪裡還有多餘的用來釀酒,所以歷來村子裡有條件能夠釀酒的人家也就那麼幾戶,也就這些年富裕起來了,釀酒的人家才多了起來。但是很多人家太多年都不曾有機會釀酒,技藝早就流失了,這幾年才開始慢慢學起來。所以劉家村的酒雖好喝,但是由於真正會釀酒的人少,產出的自然也少,外人更不可能知道。
之前劉老漢拿出來招待蘇奕的好酒就是自家釀的,只不過蘇奕沒有喝,更沒有想到這方面而已
而隨著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多,這口老井也被保護起來,輕易不得喝這口井裡的水,唯有秋收過後釀酒的時間才會被啟用。
得到這一訊息的蘇奕自認非常欣喜,之前還愁沒有會釀酒的人才,原來這劉家村還是臥虎藏龍的地方,真是解決了自己最大的難題。
對此蘇奕也是提出,王府今日之後就將在劉家村尋一塊地,建起酒廠。希望幾位族老能夠幫忙在村裡幫忙招有釀酒技藝的村民,王府將高價聘請他們來酒廠釀酒,沒有技術有力氣的也能來幹活,同樣有不低的工錢。
“酒莊的建立想必會很快,我看村子裡之後也沒有什麼農活需要再幹,酒莊建好之後就要立刻開始釀酒,爭取年前釀出第一批酒來。”
對此幾位族老自然極為高興,因為他們自家的孩子中就有不少是釀酒的好手。
“殿下放心,酒莊建成之後,我等便會召開族會,必然給世子招足人手,不會誤了世子的大事。”
至於具體要多少人,工錢怎麼結算,獎勵制度怎麼樣,這些酒廠建立起來之後自然由墨管家來對接了。不是現在討論之事。
而且酒莊的建立就算再快,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幹成的事情,選址建設需要時間,釀酒需要的裝置也需要採購,比如數量眾多的大小不一的酒缸需要花不少時間來採買。
當然這些都不需要蘇奕來操心了,他只要在大方向確定好了,之後的事情就不需要蘇奕來操心。
王府對外的經商體系早就非常完善,由墨管家牽頭的王府商業遍佈金陵城,只要蘇奕決定要做,一切都會被安排的有條不紊,當然包括酒莊的前期建設,中期釀造,以及後期的銷售。甚至蘇奕自己都有很多辦法能將釀出來的酒發賣出去,甚至賣的價格還不會低,酒的名字蘇奕都想好了,就叫《荔枝春》。
而能不能釀出好酒,是酒莊能不能成功唯一的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