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庸代替曹正,上去與守軍將軍交涉。將軍果然畏懼劉備,不敢開城門,怕城池被搶了。
但同意曹家人使用吊籃下去。
於是曹家上下加上家奴,足有上百口人,就這麼坐著吊籃,搖搖晃晃的落地。
落地後,曹庸便去打探了一下,得知劉備在祭祀劉表,便帶著全家老少去投奔了。
訊息散開,滿城轟動。
曹正乃城中大儒,威望極高。他起了一個頭。再說了。蔡瑁、張允控制了襄陽城池,但控制不住襄陽這些士人的心。
本地人還好,有的人與蔡瑁、張允沆瀣一氣,打定主意擁抱曹操,吃香喝辣的。
但是外來戶,十個有九個學曹正,坐著吊籃出城,投奔劉備的。
他們多數都是討厭曹操,而逃難到荊州避禍的。又服劉皇叔仁德,自然奮起直追。
而本地士人也有半數,越城離開。
其中就包括劉琮的左右賓客、官員、幫閒一大批人。
襄陽城外計程車人、百姓。不管城池、鎮子、村莊,如驚弓之鳥,幾乎是人去樓空,海納百川一般匯聚向劉備。
這是劉備日常的積累。
這不知道多少的百姓、士人,都是當代人,當時的人。如果劉備不仁義,如果劉備不是沒有一點黑料。
他們會這麼狂熱的追逐嗎?
歷史上。劉備帶數十萬百姓南下,一日走十里,曹軍追兵就在後方。
有人勸說劉備。
我們雖然人多,但是兵少。你拋棄我們吧,帶著強壯的兵丁去攻打江陵,得軍需物資對抗曹操。
劉備說。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
劉備明知道必敗,還是沒有拋棄人民。有專家解讀說是,劉備是以人為資本。
簡直狗屁。
劉備知道必敗了,敗了人就散了,自己都有可能死。
還怎麼以人為資本?
要是真以資本,那就應該集結強壯進攻江陵,割據城池。同時拋棄人民、老弱。
所以有人讚美劉備。
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戀赴義之士,而甘與同敗。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簡單來說,劉備能做皇帝開創基業,是很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