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代初期,印度北部的農村地區突然掀起了一股恐慌浪潮。
這股恐慌的核心,是一種被稱為“穆諾奇瓦”(muhnochwa)的神秘現象或生物。
這一傳說在北方邦和比哈爾邦等地尤為流行,被稱為“抓臉者”或“撓臉者”,它似乎專注於夜間活動,並以迅捷的速度和詭異的手段讓人們心生恐懼。
在那個沒有社交媒體的年代,地方報紙和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是人們瞭解外界的主要途徑。
一開始,幾篇關於“夜間襲擊”的小新聞只在偏遠的村莊間流傳,描述一些居民在睡夢中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攻擊後醒來,發現臉上、手臂甚至胸口布滿抓痕或燒傷痕跡。
這些受害者都聲稱自己被一個發光的物體襲擊,但卻無法清楚描述攻擊者的模樣,只記得一陣刺眼的閃光以及一種彷彿爪子般的觸感。
當類似的事件越來越多,媒體開始關注。
地方記者深入農村,挖掘這些故事,並將這些恐怖經歷搬上電視和報紙。
沒過多久,“穆諾奇瓦”的名字便傳遍了北方邦和比哈爾邦,成為一場社會現象。
村莊裡,老人們紛紛提起過去類似的傳說,而年輕人則用這些故事相互嚇唬。
在那些信奉超自然現象的村落,人們開始懷疑“穆諾奇瓦”是一種邪靈或鬼魂的化身。
有人說,它是因為村裡某個古老禁忌被打破而出現的復仇者,也有人聲稱,這是一個被詛咒的生物,專門在人類熟睡時索取生命的精氣。
隨著恐慌擴散,村民們採取了各種措施來保護自己。
有人在房子周圍撒上聖水或牛尿,有人掛起用椰子殼、紅布和鈴鐺製作的護身符,以期嚇退這不明生物。
晚上,村莊中到處能聽到祈禱的聲音,神廟裡香火不斷,還有人專門請巫師舉行驅邪儀式。
許多村莊開始組織夜間巡邏隊,手持棍棒、火把,甚至一些簡陋的武器,輪流守夜,以防“穆諾奇瓦”的來襲。
有些村民甚至聲稱親眼目睹了它的模樣——一團發光的球體,有時會發出尖銳的嗡嗡聲,迅速飛來飛去,彷彿有意識地躲避人類的追捕。
面對日益嚴重的恐慌,地方政府和科學家不得不介入調查。
一些專家提出,“穆諾奇瓦”可能是心理作用的結果,尤其是群體性癔症。
這種現象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往往因為一個初始事件而迅速擴散,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並報告類似的經歷時,整個社會便陷入了恐慌的連鎖反應。
同時,一些生物學家和昆蟲學家也給出了自己的猜測。
他們指出,印度北部地區在夏季常出現大量的昆蟲,尤其是夜間活躍的螳螂、飛蛾和刺蛾類,它們可能會在無意間爬上人的身體,引發刺癢和抓傷。
至於發光的現象,科學家則認為可能是某種生物發光現象,或者是由於大氣條件導致的電離現象,這種現象偶爾會在農村地區的稻田上空出現。
此外,隨著“無人機”這一詞彙在技術圈逐漸流行,有人提出,“穆諾奇瓦”可能是一種原始版本的機械裝置。
這種假設雖然當時聽起來有些荒誕,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尤其是一些村民報告見到的“發光物體”,確實與後來的無人機在夜間飛行的表現有相似之處。
科學的解釋並沒有完全平息大眾的恐懼。
事實上,對於那些文化上更傾向於接受超自然解釋的村莊來說,這些科學觀點反而顯得更加不可信。
在印度的傳統信仰中,許多鬼魂或惡靈的傳說都和夜晚相關。
例如,“佩麗”(churel)——一個傳說中的女性鬼魂,會在夜晚出沒,用長長的指甲抓傷受害者,或者“吉尼”(djinn)——一種超自然生物,能夠變形為各種樣貌,這些傳說都與“穆諾奇瓦”被描述的特性有相似之處。
於是,村民們開始將“穆諾奇瓦”與這些古老傳說相聯絡,認為它可能是一種變異或復活的邪靈。
一些年長的居民提到,以前村子裡流傳一種“長爪鬼”的故事,說它會趁人睡著時偷襲。
還有人提到某個年代,村裡失蹤過一個鐵匠,他死前用金屬製造了一個惡靈化身,這一傳說被重新翻出來後,立即成為“穆諾奇瓦”的起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穆諾奇瓦”的傳說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一方面,官方的科學解釋雖然沒能徹底解答所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