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趙信要回家過年,再加上黨項明月谷那邊,趙二郎他們經過三年的努力,已經基本完成了建設。
所以,今年回家過年的人是最齊全的一次。
趙信把臘味放到廂房掛起了,黃鱔用木盆先養一養,冬天的黃鱔肚子裡雖然沒有多少東西,但是土腥味還是很重的。
搬木盆、倒水,搞得框框響。
院門外,老趙和幾個兒子閒聊著往屋裡走。
“五郎,在忙活什麼呢?”趙大郎打趣說道,在趙大郎看來,五郎只要不是讀書和折騰生意,就是在瞎玩,不過看到五郎玩還是很少的,所以打趣一下。
“爹,大哥,二哥、三哥、四哥這麼早就回來了嗎?”水能沒過黃鱔就可以了,趙信沒有多裝水,“剛才狗子送來一些黃鱔,我給它用水泡上。”
趙鐵柱臉上帶著笑容,揚了揚手中的東西,“就是領錢,能花多少時間?”
“今年磚廠的收益還不錯,比去年多了幾貫。”
趙大郎笑著說道,“我看啊,還是村裡年輕人厲害,往年的收益可沒有這麼高,那些個年輕是真有頭腦。”
“大哥,你年紀也不大呀,還說其他人是年輕人?”趙三郎調侃著大哥。
“去去去,我都三十多了,在別人家都是能當爺爺的人了,還年輕呢?”
五個人打趣著坐下來。四嫂大著肚子,所以沒有參與廚房裡的活,“大家來吃點東西。”
四嫂端來的竹編淺盤裡,放著紅棗、瓜子還有蠶豆。
趙信趕緊起身接過,“四嫂,你月份大了,就不要做這些了。”
四嫂笑著說道,“沒事,娘和嫂嫂們不讓我忙廚房的事,難道幹這點活都不成了?”
淺盤裡的乾貨都是用河沙炒過的,所以吃起來很酥脆。
這可是百姓家裡家家戶戶必備的過年零嘴。
河沙帶回來,用清水淘洗,清洗掉泥土和大顆粒石子,只留細沙用鐵鍋炒熱,最後加入豬油,這樣的沙子就算是做成功了。
加工炒貨的時候,只需要炒熱沙子加入米、或者紅棗、或者蠶豆,鍋裡噼啪作響的時候,炒貨就可以出鍋了。
“嗯,好吃,真脆!”
趙信吃得連連點頭,父子六人談起了今年的收成。
從趙大郎開始,介紹起了今年村裡的生意。
“今年啊,我們家在村裡的生意主要就是茶場,這茶場現在可是很大的經濟來源,並且附近幾個村的坡地都已經是我們家的了。”
趙家開始發家之後,免不了走上買地的路子,買地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百姓最喜歡做的事情。
趙鐵柱現在的生活就是每天起床之後,開始巡視自己的土地,以前半天就能轉完,後來需要一整天,接下來趙鐵柱下狠心,買了一頭大青騾子,這下轉悠的時間從一整天變成了兩個時辰。
可是沒幾年功夫,巡視自己的土地的時間,即便是騎著大青騾子也需要一整天時間。
因為土地又變多了。
現在趙鐵柱正在壓制自己這項愛好。
因為巡視自己的土地,比種莊稼還累。
“咱們現在的茶場幾乎是每個季節都能出茶,售賣呢主要是三郎的貨棧在負責。\\\"
茶葉確實是每個季節都能出鮮茶葉,只不過品質不一樣,其中以春茶最優,秋茶次之,夏茶再次之,冬茶基本上就是淘汰品。
春秋之茶葉因為量大,在市面上很常見。
夏茶稍少,冬茶主要是茶樹剪枝的副產品,或者是必須摘掉的老葉。
這些東西在大乾境內基本上是沒有用來煮茶的。
但是在党項,至今沒喝過茶的人都大有人在,所以,大乾人看不起的冬茶,在党項中下層牧民心中,可是過年必備的年貨,更新走親訪友的佳品。
“其他諸如,孫家村的果乾產業,都是一些小的,主要還是看三郎的。”
趙三郎接過大哥的話茬子,“雁芙齋今年又擴張了八家,同時相繼成立的還有雁芙樓,還有一些......”
趙三郎說的太多,趙信都沒有仔細聽,因為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產業,可是聊天還在繼續。
“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是菜品的研發,更新速度沒有那麼快了,再加上每個酒樓隔的距離有些遠,所以品質上的保證還是有欠缺。
不過今年,我不準備再擴張,我打算把每一個店都好好整理一番。
然後就是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