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聽進去啊~~
趙信說道,“知道了,知道了,記得抽穗之後告訴我,到時候還得施一次追肥呢,種地哪有這麼簡單~~”
“施肥?”
張老頭一頭霧水地放下手中的毛筆,和自己孫子還有李曉峰對視一眼,都看著對方眼中的不解。
在張老頭的認知裡,施肥不就是種地之前的燒荒嗎?還有什麼施肥?
趙信看了一眼張老頭,就知道他認知的淺薄。
放下手裡的茶盞解釋著。
原來大乾人種地,雖然叫做精耕細作,但那只是相對遊牧部落而言,在趙信眼裡仍然粗獷無比。
燒荒,淺耕,撒種子,有時候會除草,然後等待收成。
這其實不怪百姓,只怪種地的工具不齊全和人均耕地太多。
沒錯就是人均耕地太多,忙不過來!
《元次山集》中說唐開元年間,人均耕地9畝多。
為什麼地多卻還是有饑荒?
因為種子不好,地不肥,耕種不過來,只能人種天收。
但是趙信懶得和他們解釋,凡是得按照趙信的認知來,他就不信了,化肥咱沒有,但有農家肥啊,還真就不信這地的產量還上不來。
農家肥的使用實在是太慢了,華夏使用農家肥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讀史的不會去種地,種地的人不會去讀史書。
明代耿蔭樓在《國脈民天》裡指出:“農家唯糞為最要緊,亦唯糞最為要。”
所以農家肥的普及是很晚的事情,而之前一直是靠著百姓口口相傳的經驗而已。
閒聊了一陣,趙信收工回家,要說諸屯監還真是一個值得擁有的工作,上值晚,下值早,給個皇帝都不換啊~
回到的趙信,被一個刺耳的尖叫聲鎮住了。
“相公~~!相公,快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