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乾最南端,兩廣之地,趙四郎得到當地土人的訊息,據說繼續往南走一千里,那裡有數不清的糧食。
已經到達了大乾國土最南端的海洋邊上,趙四郎對於土人所說的繼續往南一千里就有更多的糧食,這種神話傳說,趙四郎是不相信的。
土人們還說他們見過龍呢,嘴有三尺長,身上佈滿了堅硬的鱗片,粗壯的尾巴一擊就能砍斷碗口粗的大樹,粗壯的四肢巨大而有力。
對此,趙四郎是嗤之以鼻的,神話傳說而已,五郎最擅長了,他吹得更加神奇。
已經收購了一些糧食的趙四郎準備折道回江南,可是隔天就是一封信,不是五郎催他要糧食,就是二哥向他吐槽,北方糧價大漲,拿著錢也買不到。
一次兩次的還好說,可是幾乎隔天就是他兩催糧的信,趙四郎腦袋都大了,不僅如此,趙氏貨棧各處的管事也在給他來信,沒糧食了,合作的商戶到期來要糧食結果沒有,趙氏貨棧的信譽受到了打擊。
還有自己的妻子,她也在經營著糧食,她說老丈人那邊的意思,趙氏貨棧這邊能不能幫襯一把。
所有的壓力落在了趙四郎身上。
被逼無奈的趙四郎,一咬牙一跺腳,帶著嶺南的通譯又僱傭了兩個當地土人,就朝著大乾之南更南的方向出發了。
越往南走,趙四郎越想扇自己耳光,當時為什麼會頭腦發熱地信任一個土人的傳說呢?
一路上,最寬的路就是三尺寬,鋪著一些石塊,而更多的則是滿是荊棘的山林,根本就沒有路。
就這,還是土人口中以前最繁忙的通商道路。
一路走來,趙四郎身邊除了自己的夥計,光是通譯就已經有十八個了。
你能想象一個‘吃了嗎?’要經過十多次翻譯,才能傳達到對面那人耳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
這些通譯也不是標準的通譯,都是住在各個地方邊境的普通百姓,住邊境的優勢就是幾乎都懂得兩邊的語言,於是他們就被趙四郎僱傭了。
這一路上,拉肚子死了的有三個,被蟲子咬死的有五個,摔下山崖的有四個,掉進沼澤的有六個,還有幾個是怎麼死的,趙四郎已經忘記了。
反正死了就死了,趙四郎也沒有辦法,這溼熱的氣候,想把屍體燒成骨灰的難度都很高。
幸好,趙四郎沒到一個城市,其實就是一個大一點的部落一樣的地方,當地人的話翻譯過來就是城市差不多,趙四郎到了之後,就會花大價錢購買一些藥物,防拉肚子,防某個蟲子,防......
那些土人也不需要銅錢和銀子,幸好趙四郎有這方面經驗,所以帶的東西都是些在大乾不值錢的銅鏡、手工物件,匕首小刀之類的。
這些都是硬通貨啊~
經過了大約是兩個月的跋涉,應該是兩個月,因為有時候整天就在林子轉,趙四郎早就暈頭了。
他們一行數十人終於到了一個用泥巴磚圍起來的‘城市’裡。
看著這個‘富裕’的城市,趙四郎流淚了。
沿途見到的土人,長得黑漆漆的身材又矮小,甚至是住在樹上,彷彿猴子一般。
現在終於見到住在‘房子’裡的人了。
趙四郎這一行人奇裝異服,頓時引起了城市裡的人注意。
可是城市裡卻沒有人買賣糧食。
趙四郎掏出一把稻穀,這是在來的路邊薅的,“問問他們,這個東西在哪裡可以買到~”
接著就是一陣嘰裡咕嚕,一句話轉悠十多個人終於傳到了最後,那土人通譯找了路邊一人詢問。
通譯得到答案,接著又是一陣嘰裡咕嚕,“這個東西不用買,路邊到處都是。”
“這可是糧食呀~!他們不種嗎?那他們吃什麼?”
最終的結論是,當地土人吃樹上的香蕉以及水果,還有河裡的魚類,而大米他們也吃,只不過是換換口味的才吃,因為這東西太麻煩了,居然還要去殼,哪裡有樹上的水果好。直接摘了就吃。
也沒有水裡的魚類香,更沒有魚方便。
而稻穀,是不用種的,成熟的稻穀若是收割不及時,稻穀就會倒伏或者種子掉在地上,然後,自然而然就會再次生長了,何必費力不討好地種植呢?
花了兩天時間,浪費了趙四郎半包糖塊,終於是在這個城市裡打聽到了往南走五天的時間,那裡有人種植這個東西,但是量不大,也是剛好夠吃的程度。
再次上路,花了六天終於是趕到了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