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告急,朱元璋雖然重視,可畢竟北方的大明士卒對付起韃子來十分有經驗,韃子看似來勢洶洶,可現在不是秋收過後的寒冬臘月。
草原上的韃子沒有那麼缺糧,危急的程度就大打折扣了,至少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給他準備。
“標兒,咱要是有徐平安手裡的武器就好了,這些韃子就會如同待宰的羔羊一樣,不過工部最近提供了一個方向,那就是多根火銃聚集在一起,一下子發射幾十枚鉛彈。
按照工部的說法,三十二連火銃是沒什麼問題的,咱們跟徐平安一比還是有優勢的,過兩年,咱要御駕親征,親自拿下徐平安一大家子不可。”
見識過徐平安那連發、射程極遠的火銃後,工部的官員也是突發奇想,即便工藝不達標,可大明不缺的就是能工巧匠,只要有啟發,照葫蘆畫瓢雖然做不到。
可改進如今的武器卻是沒多大問題的,加厚火銃的銃管,質量不夠那就做大來湊,速度不夠那就數量來湊,幾十根銃管連線到一起,一下子就如同天女散花一般。
朱元璋心裡盤算的很好,可大戰剛剛結束,戰士們的賞賜、撫卹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父皇,這大明寶鈔不能再印了,昨日戶部遞上來的奏章您沒注意到嗎?如今的大明寶鈔購買物品的數量比起以前可是少了不少,最終苦的還是老百姓。”
太子朱標心裡苦悶,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父皇朱元璋是要做什麼打算。
遇事不決,大明寶鈔。
自從年初出兵對付徐平安,這半年來就沒有一件事情讓他順心過。
打了敗仗、戶部沒錢沒糧、韃子扣邊,一樁樁一件件實在是讓這個“大明常務秘書長”感到身心俱疲。
:()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