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急,一葉扁舟順流如飛。楊家母子四人深夜行船,至次日午後了還是驚魂未定。小女兒楊柳說了一句:“媽媽我好怕,水浪這麼兇猛啊!”
母親李可娥安慰道:“別怕,有楊伯掌舵很安全的。來,媽媽抱緊你!”
遠遠見一山,此山叫寶山,海拔1304米,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出生地。寶山是福建閩北境內的名山,山峰有寺廟,建於元朝至正23年(1363年)。大殿正中供奉著三位祖師,即壟志朝,劉志達,楊志遠,當地人俗稱三濟祖師。
傍晚了,寶山腳下的村莊炊煙裊裊,可河面的船隻還在來來往往。
木船靠岸,直掛的雲帆放下,楊虎頭拋錨栓住船隻。
楊景第一個走出船艙,站在船頭觀望:只見河面水波碧秀,潺潺流水。有湖岸觀邸建築,有閣樓倒影水中,水環繞村莊成半弓形。見這裡不但山清水秀,而碼頭水港供應停泊的商船就達七條,還不算大大小小的漁船停泊的地方。
楊虎頭說了一句:“楊少爺下船了!”
“這是哪裡楊叔?”楊景不解地問道。
“少爺,好地方。這個鄉鎮居住人口達一萬多人。平日按副食品消費,除去牛、羊、雞鴨外,光豬肉攤位,就有十八樁,街道巷尾處處張顯繁華,更襯托出這個村莊的生機勃勃。你說呢?”楊景聽後又有好日子過了。
李可娥步履生蓮,牽著小女楊柳姍姍來遲。當她走出船艙,輕抬鳳眼,望著岸邊車水馬龍,微微一笑也傾國傾城。
“媽媽呀,這是哪裡呀!”
“女兒別怕,這裡是媽媽的故鄉,也是外公外婆住的地方!”
楊浩走出船艙,戰戰兢兢的步態,輕輕的說了一句:“媽媽我餓了!”
“沒事,等一下去阿舅家裡有大魚大肉吃!”
阿舅李可夢,在這個村莊是名門望族,當然像李氏家自有獨處的專用水港碼頭了。
李可娥雖然驚魂未定了一個晚上,可現在見到自己的故鄉,卻格外的熟悉。
當她看到兩岸熟悉的風景時,更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頃刻間湧上心頭,心中一陣陣歡喜,平復了長嘯一夜的水路的驚慌失措,也好生高興起來……
她凝目定神,而後眉飛色舞,自問自道:“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水港碼頭了?這就是自家李氏家族碼頭啊?多好啊!好多隻大小商船、貨船,在碧波綠水的河面上悠閒著,盪漾著……”
李可娥心想:“待會兒上岸到家時,把所有這十六年來,滿滿心中的憋屈,還有昨晚的種種災難,和這人世間的一切冷暖不幸,統統都倒出來,講給父親聽,講給母親聽,講給我哥哥和兩個嫂嫂聽……”
當楊虎頭把船停靠在李可娥家的碼頭後,誰也想不到,這條破船從泰寧碼頭連夜啟航下水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水路飛流直下,危機四伏了。
這兩句描寫,“水路飛流直下,危機四伏”,不單單是寫過往水路險惡的歷程,它還暗示著這次李可娥回家後艱難曲折的生活,他們將面臨危機四伏。
李可娥這次回到故鄉,真的可以帶著兒女高高興興,順順利利地踏入李家豪門嗎?可以回到父母身邊嗎?能過上安逸的穩穩當當的生活嗎?不是的,只有天真的年輕少婦李可娥會這麼想,也是這麼去安慰兒女的。
要知道,當她們一家四口上了這條破船的那一刻起,這家子的命運就已經改變了。李可娥不再是金枝玉葉、高傲貴族了,等待她們的是無盡的災難,受盡人間的折磨與痛苦,正在迎接著他們。
也就是說她們歷經的路上,四人的容貌已經被人出賣了,他們的靈魂己經受到“道德綁架“了,這就是人生的坎坷,這就是人間的生存悲涼 。
當楊虎頭(五十三歲)一聲“下船吧,弟妹”,一行人緊跟著楊虎頭上岸,走上十幾層石臺階。
楊景年紀小,很少來外公家。只有媽媽李可娥熟悉回家的路。當他們發現不是朝外公家走去時,李可娥叫住了楊虎頭,說: “楊伯,我孃家是往左邊橫道直走,不是右邊天后宮廟的方向呀!“
楊虎回頭應道:“弟妹,先跟我去再說。”
是的,離水岸近五六百米處,是座宋代修建的古廟,名曰“天后宮”。此廟大殿供著“娘娘”,是天上天宮娘娘之意。這座廟也是專門保佑水上出船,供水手出入平安的廟。
楊伯把李可娥一家子帶進了廟堂側門的雜貨間,並吩咐道:“弟妹,你們暫且在此等著,我先去稟報你家老爺子,說明你們的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