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慧站在那古色古香的議政廳中,心臟在胸腔裡劇烈跳動,可她的眼神卻堅定無比。此刻,滿朝文武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似是要看她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奇女子”到底能說出什麼驚人之語。
就在片刻之前,戶部尚書趙大人正慷慨激昂地闡述著他的新政提議:“當下國庫吃緊,百姓賦稅已然到了極限,依下官之見,不如削減各地學堂的開支。那些孩童,多讀幾年書少讀幾年書並無大礙,節省下來的銀錢可充實國庫,用於修繕水利,這才是當務之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多數官員雖未出聲附和,但臉上的神情卻透露出幾分猶豫與認同。
李曉慧深吸一口氣,向前邁出一步,朗聲道:“趙大人此言差矣,削減學堂開支,實乃短視之舉。”
趙大人臉色一沉,不悅道:“哦?李姑娘不妨說說,為何是短視之舉?”
李曉慧不慌不忙,目光掃視眾人,緩緩說道:“諸位大人,孩童乃國家之未來,學堂則是培育未來棟樑的搖籃。削減學堂開支,看似短期內節省了銀錢,可長遠來看,後果不堪設想。少了足夠的夫子授課,孩子們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日後如何能成為有識之士,為國家出謀劃策?又怎能推動農桑、工商等各行各業的發展?”
一位年邁的禮部侍郎輕撫鬍鬚,微微點頭:“李姑娘所言雖有道理,但修繕水利亦是關乎民生大事,若無銀錢,一旦水患爆發,百姓流離失所,又該如何是好?”
李曉慧微微欠身,恭敬回應:“大人所言極是,水利固然重要,可教育同樣不可或缺。依我之見,我們並非只有削減學堂開支這一條路可走。”
“那李姑娘有何高見?”趙大人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
李曉慧神色自若,娓娓道來:“大人可曾想過,清查各地富商的資產?這些年,有些富商借著朝廷的庇護,大發橫財,卻未曾足額納稅。我們若能仔細清查,定能增加不少稅收。再者,精簡衙門中的冗餘人員,去除那些尸位素餐之輩,也能節省一筆開支。如此一來,修繕水利的銀錢有了著落,學堂的開支也能得以保障。”
朝堂上一片寂靜,眾人都在思索李曉慧的話。趙大人的臉色愈發難看,冷哼一聲:“李姑娘不過是憑空想象罷了,清查富商資產談何容易?那些富商在各地都有勢力,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動盪。”
李曉慧毫不退縮,直視趙大人的眼睛:“大人,若因害怕困難就畏縮不前,那國家如何能發展?清查富商資產固然有難度,但只要我們制定周全的計劃,循序漸進,又有何不可?至於說引發動盪,我們依法行事,懲處那些偷稅漏稅之人,乃是為了維護公平正義,又怎會引起大亂?若任由富商們逍遙法外,百姓們才會心生不滿,那才是真正的隱患。”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丞相王大人開口了:“李姑娘之言,雖大膽新穎,但細細想來,確有幾分道理。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國家的長遠發展。”
有了丞相的支援,不少官員也紛紛轉變態度,開始附和李曉慧。趙大人見勢不妙,卻仍不死心:“就算如李姑娘所說,可這清查富商資產、精簡衙門人員,又該從何處著手?”
李曉慧微微一笑,胸有成竹:“清查富商資產,可先從京城的富商開始,成立專門的清查小組,由公正嚴明的官員負責。至於精簡衙門人員,可制定考核標準,對那些能力不足、政績不佳的官員進行篩選。”
在李曉慧的據理力爭下,朝堂上的風向徹底轉變。最終,皇帝深思熟慮後,決定採納李曉慧的建議,成立清查小組,著手清查富商資產,並命吏部制定衙門人員考核標準。
退朝後,李曉慧走出議政廳,陽光灑在她身上,她長舒一口氣。這一場朝堂上的辯論,雖驚險萬分,但她成功地扞衛了自己的觀點,為這個世界的教育事業爭取到了一線生機。
正當她準備回府時,丞相王大人走了過來,微笑著說道:“李姑娘,今日朝堂之上,多虧了你據理力爭。你年紀輕輕,卻有如此見識和膽量,實乃國家之幸。”
李曉慧連忙行禮:“王大人過獎了,曉慧不過是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王大人讚賞地點點頭:“日後若有什麼想法和建議,儘管來找老夫。”
李曉慧感激不已:“多謝王大人,曉慧定當不負大人期望。”
與王大人道別後,李曉慧踏上了回府的路。一路上,她思緒萬千。她深知,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路還很長,未來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但她不會退縮。她要憑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