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休戰,各自安好。任帳外風雪交加,諸軍烤火圍坐,雖缺酒少肉,好在暫無性命之憂。
當兵吃糧,只為名利,若憑白有銀錢可拿,誰還會願意拼命。
張石頭在上庸享受著難得的輕鬆,眼見得一月後,便要開春,恐怕曹軍到時定有異動,於是吩咐軍將好生休息,只等天氣回暖便要大戰。
又細細檢視了府庫,積存糧草尚可支撐半年以上,石頭掐指一算,開春後馬超出軍方滿一年,若大手大腳,恐怕後半年難捱,遂吩咐非輪值守城者,減少軍糧供應。
眾軍卒整日無事高臥,也未覺得怎樣。
時間如流沙,若不抓緊,不經意便會逝於指間。
一轉眼,一月已過,大地復甦,冰雪消融。
見天氣轉暖,又得霹靂車助陣,夏侯惇在房陵又蠢蠢欲動,一連幾日,出動五千軍兵攻城。
城內軍兵已歇息一月,士氣正旺,雙方激戰幾天也無結果,平添傷亡。曹兵已不足四萬,黃忠這裡也只餘一萬掛零。
夏侯惇在營中,苦思對策,陳群一見,不禁諫言道:“攻城不比野戰,全無機巧可言,倘遇堅城能將,只能靠堆人命,拼消耗。這些百戰精兵,為吾軍精華所在,若為殺一黃忠全丟在此處,實屬不智,望將軍三思。”
夏侯惇沉默良久,應道:“先生所言極是,奈何殺兄之仇不得不報。且世子遣三路大軍圍攻三郡,吾為宗室自然不能逡巡不進,惹人恥笑。”
“只是如今兵力不足,樊城只餘十萬兵,尚要防備襄陽、江陵,實在無兵可援。”
夏侯惇道:“聽聞那李典、樂進兵力未有大損,吾有意從兩處各調兵萬人增援房陵。”
陳群搖頭道:“調兵大事,若不經世子首肯,恐為不妥!”
“若來往樊城請令,又需半月時間,可先持吾令往兩郡調兵,同時上報世子也就是了。”
陳群聽罷默然不語。夏侯惇隨即下令施行。
一日後,快馬已抵上庸。樂進、鍾繇聞令,躊躇半日,無有樊城將令,自不敢輕易發兵。但夏侯惇為魏王族弟,又不敢輕易得罪。
二人權衡半晌,經不住使者催促,只得發兵一萬往房陵,又快馬報與樊城得知。
上庸城上聞得曹營軍中號角聲聲,大隊軍兵出營而去,不禁趕忙報進帥府。
張石頭聞言,知是調兵增援房陵,不禁大驚,忙邀請孟達議事。
孟達聞聽也是一驚,言道:“定是房陵戰況緊急,夏侯惇處兵馬不足,才從此處調兵,恐怕西城也會聞令而動。若得了這兩萬生力軍,黃老將那裡定會困難異常!”
一日後西城李典、劉曄也接到夏侯惇使者,二人最後也只得發兵,隨後飛報與樊城得知。
司馬懿接三地急報後也覺干係重大,不敢自專,連忙進城見了曹丕。
曹子恆聽罷,強笑道:“叔父不避鋒矢,為國征戰,便宜行事也是情有可原。”遂下書李典、樂進今後不可無令隨意調兵。
上庸城帥府。得知兩郡增兵房陵,張石頭、孟達均是愁眉不展,黃竹、春桃更是擔心。
“依子度看來,房陵可有危險?”
“黃老將治軍有方,又有張翼、李全忠輔助,死守一月應無問題,之後便只能聽天由命了!”
“既然如此可有破解之策?”
孟達思慮片刻,便道:“西城、上庸如今兵力只能自保,江陵兵馬有樊城阻隔,若想增援房陵,只能依靠巴西三將軍那裡了!”
“岳父那裡只有三萬軍,即使全軍而來,恐怕也只能與夏侯惇相持,若想勝之,也是很難。”
“曹軍勢大,以我一方之力抗之,確實艱難!”孟達邊說邊搖頭道。
“雖是如此,也不能坐視岳父大人兵敗,看來只能立即遣人與三將軍下書,進兵房陵以解今日之危。”
二人議定,遂懸紅百兩紋銀,募集到壯士五人,持張懷義親筆信暗投小路往巴西下書。
為掩人耳目,張石頭遂於當夜子時出兵三千佯攻曹軍營寨,敲鑼打鼓一陣,五名信使悄然隱於夜色之中。
兩日後,房陵夏侯惇帳中,中軍奉上截獲書信兩封,上面內容相同,只有四字“速援房陵”邊上蓋有中郎將印章,字跡歪七扭八,潦草至極。
夏侯惇竊笑不已,後與陳群商議,看來巴西援軍不久將至,只有加緊攻城,方為上策。
之後十幾日,房陵城每日喊殺不斷,曹營軍將不懼生死,輪番攻擊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