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語言認知,神戰破缺(2 / 3)

小說:終焉神戰 作者:吉鎮

大佬,我都沒寫進來。

包括什麼無限套盒子,然你觀復讀機,貼吧版oAA,之類的“常識級”最強設定。

以及各路網文小說中的無敵流主角、腦洞文頂級戰力主角,我因為見識淺薄很多書沒讀過,也沒寫進去。

甚至文中出現的藍牧,墨窮也並不算實質性的寫進來了,因為他們除了出場以外並沒有描述他們的戰鬥。

以及泛神化神無月......本作中沒有他和任何真正泛神化的設定存在,不然寫不起來。讀者們可以當做他去隔壁上帝們的那些事兒裡面玩遊戲去了。

還有某個下限的喻像可描述名為“潛在性多世界正規化不可通約性相對主義及可然突破性不定性的超自指性超概念非存在不可表達物”的大佬......實在是不知道從何動筆。

然後還有元敘事......這玩意兒寫超短篇還好點,像我這種中短篇要是來上這麼一個不倫不類的刪改文字的角色,不僅我寫起來頭疼,想必大多數讀者看起來也很頭疼。

我個人認為,最厲害的設定就是沒有多餘的設定,換句話說就是“現實已有的設定”,因為你連不合理之處都不用找了:現實就算再不符合邏輯也是現實有的東西。比如“語言規則”,這是一切小說體系都必須遵守的東西,以“語言規則”為基礎建立的設定有天然的對比優勢。比如“論域割裂”這個技能,根植於語言本身,什麼“全知全能”在全能之前都要先回答什麼是全知全能等問題——除非再根據上面一點打補丁,變成“一切論域下的全知全能”之類的東西(只是舉個栗子)。

而語言這東西就更沒法準確規範了,你要說自然語言它具有模糊性,怎麼理解都不能算錯,邏輯語言數學語言,或者說是什麼形式化語言、半形式語言,乃至於人造語言,計算機語言,世界語......數不勝數的各種語法、語義、語用,構造出來的小說世界是截然不同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愛斯基摩語中存在的大量表示不同的“雪”的詞彙,一個使用愛斯基摩語的人(即使他不生於冰天雪地)在看到雪時產生的認知比我們要更加豐富和複雜。你要說一段話如果生成一個虛擬實景外世界的話,那顯然在描述雪的時候,用上述語言寫出來的文章更具有“確定性”,生成的世界也“更確定”。

認知科學我也沒研究過,但“認知”絕對是比“語言”還要“根本”的東西。本作中可以說只要耍賴就能霸場的斯金納鴿主,利用的無非也就是代表了認知的主觀性。雖說理論上“客觀”相關的設定能在邏輯上碾壓這位,但還是很無解的。

這裡插一句題外話,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努哈爾克語......它又名貝拉庫拉語,沒有什麼貶低的意思,但它被稱為是“顛覆了語言學認知”的語言......我想如果用這種語言寫書,大概會很降SAN。

這裡有一個問題:我提出一個設定,你能否準確領會到他的意思?評論區有位讀者說道“全知全能等設定是絕對化的設定”,原話的意思大概是這個意思。

問題來了:你能從“全知全能”裡展開成“絕對化的全知全能”,為什麼別人就不能展開成“因全能悖論的出現而有缺陷的全知全能”呢?

正如終焉美學說過的:每個人的審美是不同的,不同人的大腦皮層、激素分泌、感受器官、顳葉與額葉的影象處理系統,也都是不同的,能力、性格、經歷、習慣、相性、歷史背景、關係網路、思想傾向,也都是不同的。

同理,人與人是擁有不同的思維傾向的,一個設定就算用再詳實的語言描述,也可能會造成認知偏差,你可能覺得兩個絕對的矛和盾不可能打出結果,但也有人會覺得矛和盾本身設定就不完備,也有人會支援矛和盾的解法就是兩者是同一體的......認知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人能因為別人和自己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說別人是錯的嗎?

那不可能啊,人是要活在社會中的,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觀點,就有不同的價值觀是非觀,否定一個設定體系是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證明對方的觀點是矛盾的,而不是引入自己的觀點證明對方的體系是不符合自己觀點的。

當然,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公認的公約公理,比如休謨公理什麼的說服對方,不過可能效果沒有“用對方的理念說服對方”好罷了。

綜上對小說的討論暫告一段落,我得出的結論是:小說設定的終極,其意義最終會歸於小說本身的美學享受上。這種“小說實質上的美感”,才是“最強的設定”的表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