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未雨綢繆(1 / 3)

春去秋來。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

蕭胤鎮的小勢力以燕京為根基,五座新收復的城池為枝蔓,越發的興旺起來。

現在經過幾個月的瘋狂徵召士卒,除了原來禁衛軍的4萬餘人,已經新募10萬青壯組成新軍。原本打算由這些青壯組編成新軍用來守城,然後替換出來的禁衛軍精銳,好去收復大燕的失地。但是因為經歷了一次漢軍的偷襲,導致禁衛軍損失太重,同時也給了蕭胤鎮等人敲響了警鐘。

沒有精銳可靠的軍隊扞衛都城,很可能就會被野心家趁虛而入。

畢竟燕京才是根本。沒有燕京,就算奪了其他的城池,也會成為無根之木,這個剛剛發芽的小勢力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只要有錢有糧有將,不愁招不到足夠計程車卒,而且這個時候計程車卒還多是服徭役兵役而來的農民。兵制屬於農兵結合,平時耕地務農,冬天訓練狩獵,戰時徵為士卒。但也因為主要工作就是務農,所以戰鬥意志和戰鬥素養很差,基本只能作為輔兵使用。如果用這些不久之前還拿著鋤頭的農民兵做頭陣打硬仗,很可能一觸即潰,怎麼敗的都不知道。

所以,真正的戰鬥還是需要靠常備軍,也就是全職的職業兵。大燕的禁衛軍和各地的邊軍,甚至世家豪族的私兵家將都屬於這種常備軍性質的軍隊,全天候備戰,以戰鬥為生,平時主要任務就是訓練打仗。

但這種全脫產計程車卒也有很大的弊病,就是因為士卒都不事生產,而且必須長期供養維持戰鬥,所以常備軍數量越多,開銷越重。況且不是招來士卒就可以了,糧食,裝備,訓練,軍餉林林總總,所需額外支出也是非常的大。

所以常言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所以衡量一國強弱,都用軍隊多寡來衡量。

中原各國雖然現在基本主要戰力都是職業兵,但是很多軍事強國其實外強中乾,很多時候都是以戰養戰,一旦戰事失利就會直接陷入經濟財政危機,甚至王朝因此更迭也不一定。

就比如大漢國就因為常年征戰塞外,還世代跟秦國糾纏,國庫早就入不敷出,甚至開始賣官鬻爵了。所謂賣官鬻爵,說得難聽了,其實官方名頭叫做捐金封爵,就是出一些空頭爵位給商賈,讓他們花重金來捐官。不過商賈也不都是傻子,前期的爵位因為稀少還算有些價值,但是後期越賣越多,越賣越大。

這樣也導致大漢國的爵位氾濫,那些因為戰功而封爵的將校,很多爵位竟然不如一個洛陽酒肆的商賈。因此,很多陣亡或者重傷再也不能上陣的漢軍士卒,境遇都是每況愈下。因為本來有爵位可以免去一定的賦稅,同時還能分到部分田地。可是因為常年征戰,有爵位計程車卒家庭太多了,國庫無法應對日益龐大的軍費和撫卹犒賞開支,只能不斷縮減爵位的優待和賞賜的田地,所以失去家裡的青壯計程車卒家庭日子就過得越來越清苦了。

蕭胤鎮和眾人也商議了軍制,最後決定還是從青壯之中優中選優,都補充進禁衛軍缺額,以禁衛軍老卒作為骨幹,快速把軍隊給錘鍊起來。然後就是從10萬新軍之中,挑選出5萬餘青壯補充到禁衛軍四軍當中。

其中虎嘯軍因為原來的統帥宇文鋒烈反叛被殺,一直都由蕭胤鎮親領。儼然就是嫡系中的嫡系部隊的感覺,所以一應人員補充都緊著最好的來。

而神武軍,統帥武震天也帶走了大部分神武軍,後因為很多神武軍士卒家事都在燕京,不願逃遁長林關,回來了4000多士卒。但是青鸞,軍師李儒京和謀士甄詡都認為可能神武軍之中還會有不少細作暗探潛伏其中,所以建議乾脆取消神武軍番號,打散各個士卒到其他軍去。但是蕭胤鎮略一思考,覺得此事不妥,且不說神武軍建軍歷史悠久,而且這四千多神武軍士卒都是自願迴歸,不能寒了他們的心。所以只是令龍賀兩位將軍,安排可靠的校尉到神武軍中掌控關鍵,其他部分依然如故,甚至連補充新兵也沒有任何為難。

這點安排讓惶惶不可終日的神武軍士卒的心也稍稍安定了下來,畢竟按照上任皇帝蕭金虹的做派,秋後算賬都算是輕的,多少將領或者被牽連甚至被滅了九族。但是蕭胤鎮果然是一代雄主氣象,不止解決了滅國之危險,甚至還大敗漢軍繳獲無數,連多年拖欠的軍餉都補上了,現在一人三餐還能吃上些許肉食。所以只是過了一些日子,這些歸來的神武軍士卒也漸漸的忘記了過去,重新過起來大燕忠心的禁衛軍,不再想以前的統帥武震天了。

要知道現在除非是大富之家,尋常百姓還是一日兩餐,餐食也多是粟米粥中加點野菜。能在軍隊當中吃上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