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浩宇端起茶杯又飲了一口,然後緩緩講述起了一段唐國的歷史……
七百多年前,唐國之主——當時的唐王為了強行突破境界走火入魔,落了個身死道消的下場。
趁著唐王突然隕落,未立儲君之際,唐國中一些不安分之人起兵謀反。
不久,唐國境內一片混亂,從皇城到地方,都有反唐勢力的誕生。
當時唐王有兩位皇子,面對唐國突如其來的暴亂,二人立馬分工協作:大皇子領兵外出征戰四方,二皇子把持朝政穩定朝堂。
數年之後,反對勢力就被二人聯手殲滅大半,唐國又基本恢復到了和平狀態。
戰亂基本平定之後,大皇子凱旋而歸,兄弟兩人見面喜極而泣。
戰亂平定,這本是天大的好事,但隨著大皇子的歸來,朝堂之上慢慢有了一些不一樣的味道。
二皇子在皇城執政多年,朝中老臣都看到了他能力出眾,確是君王之才,想立二皇子為唐國新王。
二皇子對此卻是極力反對,認為唐國沒有廢長立幼之先例,死活不同意。
倒是大皇子也認為自己弟弟確有才能,而且多年下來已對朝政熟悉,強於自己,於是也勸他登基為新王。
誰知二皇子竟然拔劍架於自己脖子之上,說誰再敢陷自己於不義,必自刎當場。
瞧瞧,別國都是為了爭權奪利大打出手,唐國兩位皇子為了禮讓皇位居然都要自裁。
兩位皇子的手足之情讓人動容,一眾老臣也不再多言,誰當新王都是他們唐家之事。本來大家都是擔心朝廷不穩,但看這兩位皇子行事風格,誰當新王,另一人必定鼎力相助,也不會出現什麼意外,就都由他二人商議去吧。
數日之後,二皇子終於被大皇子說服,登基為新王。
大皇子官拜兵馬大元帥,帶著四名貼身護衛統領大軍繼續外出剿滅剩餘反唐勢力。
又過數月,唐國境內反動勢力被消滅殆盡,唐國終於又恢復平靜。
遭遇兵亂之地慢慢恢復,一些沒有兵亂的地方,隱隱有了一些太平盛世的味道。
大皇子得勝帶兵歸來,二皇子出皇城十里迎接,兄弟兩人一同乘坐鑾駕回城。
朝堂文武百官和皇城百姓夾道歡迎,大家彷彿都看到兩位皇子即將開啟的大唐盛世。
二皇子也打算封大皇子為一字並肩王,想兩人一起開創“國有二君”之盛世。
可誰知第二天,大皇子居然提出辭官,打算交出兵馬大元帥官印和能調動天下所有兵馬的虎符,並且執意要離開皇城。
二皇子明白大皇子這是怕他們兄弟二人有所隔閡,畢竟天下兵馬都在大皇子手中,擁兵自重這種事屢見不鮮。
但二皇子堅決不許,執意挽留,曾在朝堂之上痛哭說道:“皇兄辭官離開皇城,我心不忍,且天下百姓也會認為我乃不仁不義之人。皇兄為何陷我於此,辭官離開之語,皇兄休要再提。”
但大皇子去意已決,經過兩天兩夜相勸,大皇子答應了二皇子兩件事後,二皇子才鬆口同意,大皇子便領著曾經一同浴血奮戰的舊部,飄然遠去……
講到這裡,白景博插口問道:“不知大皇子答應了二皇子兩件何事。”
白浩宇又飲了一口茶,說道:“第一:大皇子有保國的義務,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唐國有難、皇室相招,大皇子及後人必定回援,共赴國難;第二:大皇子有監國的權利,將來二皇子或者二皇子後人如有禍國殃民之人出現,大皇子及大皇子一脈後人有權廢除,另立新主或乾脆取而代之。”
大家聽到這裡,不禁對兩位皇子肅然起敬,兩人的氣度與胸襟,讓在座眾人甚是欽佩。
性急的白景騰見自己父親講了半天也沒講到重點,又看眾人都陷入沉默,急忙開口問道:“兩位皇子確是讓人佩服,可不知這與我們四家淵源有何關係?”
白浩宇微微一笑,繼續講起了這段歷史……
大皇子離開皇城,當初身邊四名貼身護衛一人戰死,另外三人同他一起來到唐國東北邊疆武安郡落戶,這樣也算是為唐國鎮守邊疆。
後來一些受過大皇子恩惠之人以及一些戰爭中失去家園之人,都來到這裡,大家一起築起城池一座,取名“太平”,也是希望唐國從此天下太平。
二皇子知道大皇子落戶武安郡,就明白大皇子是為了唐國鎮守邊疆,便有意封大皇子為武安郡郡守,但被大皇子拒絕。
於是二皇子便在武安郡治下加了一鎮,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