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多少錢?阿然,你這是多少錢!\\\"李小菊的聲音尖銳刺耳。
周興然感覺自己耳朵都要聾了,揉了揉耳朵,揚起嘴角對李小菊說:\\\"李奶奶,是五個五塊錢,就是二十五。\\\"
這話說的,明眼人一思考就不會信,周興然也確實在給李小菊開玩笑。
不過看著李小菊肅穆下來的神色,知道她真信了,周興然覺得有點無語的同時又感覺這位奶奶傻的可愛。
然後周興然去看周王氏和李琴美神色,他知道這兩個人肯定能懂他的意思,知道他說的是多少。
周王氏和李琴美確實知道周興然說的是多少,五十塊!那可是五十塊錢!
天呢!一個月竟然能掙這麼多錢,要啥農村媳婦,堅決不要!哎呀呀,她們差點好心辦了壞事,和什麼作對也不能和錢作對。
她們一直以為周興然畢業之後就和張強掙得差不多呢,張強那麼牛,不也娶得村裡人,兒孫一大堆,誰家有他家過的滋潤。
沒想她兒子(孫子)能掙這麼多!
掙這麼多娶個仙女也娶得吧。
周王氏和李琴美兩人默默對視一眼,嚥下吃驚,絕口不再提給周興然說媳婦這件事,也沒有反駁周興然剛才對李小菊說二十五塊錢的事,財不外露,外人誤會就誤會了吧。
\\\"什麼,二十五塊錢!\\\"反射弧超長的李小菊才安靜下來沒多久又開始尖叫,\\\"阿然,是一開始就能拿到二十五塊錢嗎?\\\"
周興然點頭:\\\"對,而且我們一年就能轉正。\\\"
\\\"天呢!\\\"李小菊驚訝,\\\"真的是你倆都能?\\\"
\\\"當然。\\\"
李小菊得到肯定回答臉色頓時跟調色盤似的,瞬息萬變。
不怪她吃驚,怪這世界太過參差。
小李莊還不如梨鄉溝呢,一個工人都沒有,但她知道梨鄉溝的張強一個月能拿二十多塊錢。
李小菊靠著一張嘴,走遍附近的七鄉八村,自認為也算有點見識,張強的工資在她知道的工人裡面算高的了。
現在想要託人進廠子上班,你只能拿到十幾塊錢的工資,還要給師傅交\\\"孝敬錢\\\",到手能剩五六塊就是好的,更可怕的白打工,過年過節你還得再掏錢給師傅買禮品送到家裡去。
這就是山溝溝裡的悲哀,外面工資改革都過了幾輪了,大山裡面還在遵循自己定的那一套。
縣裡的領導彷彿對此一無所知。
張強在傢俱廠幹了很多年了,才能拿到二十多塊錢,不過他知道那些有城鎮戶口的、關係硬的的工人能多拿一些,但沒辦法,他弱人家強,他不敢說什麼。
鎮上的那個廠子很小,但是他們這地方人口又多,爭崗位都爭紅眼了,多的是人等你犯錯,找機會將你弄下去。
所以李小菊聽見周興然伸五個手指頭,以為是五十呢,簡直嚇死她了。
還好是二十五,但二十五也挺多了,像他們鄉下一年到頭除去吃喝拉撒能不能攢下五塊錢都難說。
兩口子加起來一個月就有五十塊錢,乖乖嘞,這得過什麼樣的生活?
在鎮上,多少人家裡就一個男人在外面掙錢養活全家,就算女人和男人能幹一樣的工作,甚至更能幹,也沒有崗位留給你。這時候的工作崗位可是會下金雞蛋的母雞,放誰手裡不如放自己手裡,等哪天實在幹不動了再傳給兒子。
而且是一開始到手就能拿到二十五塊錢,等工齡漲起來了還得了!要知道最開始張強一個月才拿八塊錢。
要是等周興然到了張強這個年齡.....李小菊想想那個數字就有點頭暈,這才真正明白\\\"大學生\\\"這三個字的分量。
周興然到是理解李小菊在震驚什麼。
他前世長大的地方也就是個十八線小縣城,很有可能就是幾十年後懷山縣的發展模版。
聽村裡老人說起,都九十年代了,下煤礦那麼辛苦,一個月工資才給三百來塊錢。
改革開放之後,縣裡商業局的局長家也窮,窮怎麼辦呢?他就騎個腳踏車下鄉,看看有沒有人託他辦事。
辦事不是白辦的,辦不成不收報酬,辦成之後得大出血,很多人都是託他找工作、當兵。
那時候崗位多了、當兵也沒那麼吃香了,他一般都能辦成,但他會要你每個月三分之一的工資,要一直給一年或者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