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小劉放下工件,從旁邊再拿過一個,再量,還是不對,把尺子對著亮光把量一番,迷瞪著眼睛傻了一般。
於愛華奪過尺子,量量,再量,確認一下,對袁梁說:“裝配說的沒錯,工件超差了。”袁梁揮揮手,三人趕緊離開了裝配處,又一起來到了五分廠辦公室。
,!
夏愛祥看三人進來,問道:“有問題嗎?”小劉耷拉著頭道:“有問題。”幾人都坐下,袁梁看著小劉問道:“你是每批次都檢驗嗎?”小劉不服氣的樣子:“當然,三檢制啊。”袁梁再問道:“最後一次檢驗你是什麼時候?”小劉答道:“每次生產完之後,他們就叫我,我檢驗簽單,我不檢不能轉出去啊。”袁梁逼問道:“不是出車間的時候,是每班次幹完的時候嗎?”小劉反問道:“這有區別嗎?”
袁梁沒有回答他,對於愛華問道:“這是老產品?圖紙還是老圖紙?還是那個人乾的,還用的同一個裝置,還是工藝一樣?”袁梁問著,於愛華一一確認。袁梁喘一口粗氣,看著前面說:“人、機、料、法、環、資訊,於工,你排除一下,到底是哪個原因呢?我懷疑是……”
在袁梁還未說出口的時候,於愛華搶口說道:“原材料,鋼板。”袁梁沒有再說,於愛華一把抓過電話,電話打到了鋼材庫,和鋼材庫通著電話。她放下來電話,看看袁梁、看看小劉,看看夏愛祥、辛偉峰,說:“這次用的鋼材換了廠家,有可能是材性有變。”小劉說道:“我們用的鋼材鋼板都一樣的,沒有換過廠家啊。”
袁梁示意於愛華,讓她講,她說道:“這次的鋼材就是另外的廠家供,是保泰鋼鐵的產品,其材質更好,尤其是其延展性。我們原來在幹完以後接著檢驗,檢驗尺寸是符合的,但用了這種鋼板,過了幾天後,其時效性體現,尺寸反而有漲的可能。這就是到了裝配難以配合的原因。我的初步分析是這樣。”小劉說道:“原來沒有這樣過啊,這次怎麼會是這樣?”
夏愛祥說道:“於工分析得很對,你們把模具改一下吧。”於愛華急忙說:“不用改模具,要是改模具,要一週以上時間了。把最後一道焊介面把好關,收緊工裝,再焊接,問題差不多能解決。”辛偉峰急忙對小劉說:“趕緊去現場試試。”
一陣忙活下來,袁梁看時,於愛華的額頭已經有了汗珠滲出。於愛華也看一眼袁梁,這傢伙還行啊,不懂鈑金,但是會方法會分析,輕易不來,來了還幫我解決問題。唉,也怪我大意,這是最基本的問題啊
於愛華見他們大概有事,站起身來:“我下去看看。”
夏愛祥對辛偉峰說:“廠裡準備啟動下次技改,袁工過來看看你們五分廠的情況,主要是裝置投資、裝置改造,增加裝置。”辛偉峰接道:“我這裡的裝置都看到了,就現在車間裡面二百人,基本上是平衡狀態,裝置夠用,人員在比較忙的狀態下工資只能是在所有的車間裡保持中游,要是增加裝置的話,一是我的車間場地受限,實在是沒有空地了,到處滿滿登登,連插腳的地方都沒有了。二是,增加裝置後增加人員的話,就現在乾的這些活,工資水平就不能保證。所以,五分廠的情況是不贊成技改投入大量裝置的。”夏愛祥道:“技改是工廠的既定方針,必須做,不願意做也要配合。”辛偉峰說道:“如果是廠裡下達命令,我還是服從,廠子願意怎麼幹就怎麼幹唄。”辛偉峰幾乎沒有和袁梁打過照面,工作沒有一點交集,但剛才看到袁梁處理問題的獨到、一針見血,頗有好感,但也僅此而已,他肯定還是考慮五分廠的眼前利益、自己的利益。無論是在車間,還是在後勤,幾乎所有的員工,大家幾乎都像一顆螺絲釘一樣釘在自己的崗位上,習慣了日復一日按部就班、幾乎一成不變的生活,對於變革、改變往往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袁梁說:“我有五分廠的裝置清單,辛廠長說說大致的情況,如裝置短缺、裝置緊張、裝置狀況、各工序搭配,人員和裝置的匹配,圍繞裝置大致說說就行。我也是有個初步的瞭解。”
辛偉峰畢竟是裝置處出來的,對裝置當然是熟悉地很,如數家珍,他向袁梁說了一遍五分廠裝置的情況。
袁梁、夏愛祥站起身來,要走,車間黨支部書記盛金寶進來打個招呼,幾個人也沒停步,來到了車間。
走到車間一端,辛偉峰停住了腳步,指著其中的一臺裝置說:“這是我最頭疼的裝置了。”此時,這臺裝置並沒有作業,是停機狀態。袁梁也停下腳步,抬眼望去,這幾乎是整個車間最高大最粗壯的裝置,龐然大物般靜靜地立在那裡。袁梁湊近看看裝置銘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