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樂佛法。
「妙莊嚴王」是個轉輪聖王,這裡的國王。
「後宮八萬四千人」皇宮就有八萬四千人。
「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淨眼、淨藏(淨德)三位菩薩以及妙莊嚴王這位菩薩,與他們無量劫以來多生多世在修行過程中所結下的法緣,要從這個角度來觀照。佛法裡叫「同分妄見,同分土」,像這樣的人他們在同一個時空點都集中在一起。這就是諸佛在出世之前要在第四層天「兜率天」,觀察四千年做的這種安排。所以有緣的人、機緣成熟的人,他要安排在一起。所以世世代代佛法都是這樣一種規則。相同根機的人在不同的時空點,他都有諸佛、菩薩、護法神明在冥中調理安排。在同一個時空來同修一個法門。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非常珍惜《法華經》大法、珍惜法華道場、珍惜同修相互之間的法緣。
「皆悉堪任」就是這些人機緣都已經成熟。佛在「兜率天」觀察四千年,就是做這個準備工作、做這些安排工作。師父現在每到一處開講《法華經》許多同修從天南海北聞風而來,這都是佛菩薩在冥中安排。否則你在眼皮子底下,都不會來聽聞《法華經》。我們知道這個道理的人,是不是感到很可惜啊?我們周邊有多少人啊!包括揚州城裡修行人,少說也不下一萬人,許多人不知道,許多人就是知道他也不會來,是不是很可惜呀?有些人千里迢迢來,有些人家庭都不要了,不惜一切代價來追求真理。可有些人在眼皮子底下傳大法,他不來,他將來要後悔無量劫。我們成佛、了生脫死即在此一舉,錯過了這一關不知何年何月再能遇到佛法。再能遇到佛法你是不是就能進入佛門,又當別論。有智慧的人就會抓住當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稍微猶豫一下,無量百千萬億年過去了,你要受大苦惱。所以我們要看看\"植浮木孔\"、看看\"須彌穿針\"、看看\"優曇缽華\",這都是佛菩薩在苦口婆心告訴我們要抓住當下、抓住《妙法蓮華經》。
「法華三昧,」就是\"一心三藏\"、就是\"開權顯實\"、就是\"花開蓮現\"。
「法華三昧」透過\"開權顯實\"把我們的本來面目說的一清二楚。透過\"花開蓮現\"把我們聽經聞法當下成就,說的斬釘截鐵,毫不拖泥帶水。特別是《法華經》對任何人都能成就。祖師大德在評價圓頓大教、別教也就是評判《法華經》、《楞嚴經》與《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時候是這麼判定。佛法裡主要的三部經就是:《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華嚴經》也叫圓教,但是他只是對界外利根而言。界外利根是指阿羅漢、辟支佛、通教菩薩而言,對這些人還是利根,鈍根他都不能成就。而《法華經》無論你是鈍根、利根,不漏一人、不漏一法,統統都能成就,所以把《法華經》判為純圓。純圓,是圓中之圓。其實也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如果把《華嚴經》叫圓的話,《法華經》叫純圓。如果把《法華經》叫圓的話,那《華嚴經》能不能再叫圓啊?它就要降級,變成別教。所以也有人把《華嚴經》判為圓教,也有人判為別教,這個意思都是一樣的。它是別教,《法華經》就是圓教;如果它是圓教,《法華經》就是圓圓教。要搞明白。你別看有的祖師大德把《華嚴經》評為是圓教,跟我們師父講的不一樣啊,你又去懷疑師父講的法了。如果把《華嚴經》《金剛經》判為勝義法,那麼《法華經》《楞嚴經》就是\"勝義中勝義,勝義中真勝義\"。如果把《華嚴經》《金剛經》判為真如,那麼《法華經》《楞嚴經》就是真真如。我們要搞明白,別到時候又搞糊塗了,到底什麼是真如,什麼是勝義啊?所以大乘法還有了義大乘與不了義大乘,要搞明白。如果把《法華經》《楞嚴經》判為大乘,那麼《華嚴經》《金剛經》就是不了義大乘。如果把《華嚴經》《金剛經》判為了義大乘,那麼《法華經》《楞嚴經》就是了義中了義,究竟中究竟。
「淨藏菩薩,已於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三昧,」實際上也是講\"法華三昧\"。
「離諸惡趣」就是離一切惡趣。講到離一切惡趣三昧非\"法華三昧\"而不可言,唯有\"一心三藏\"明白一切的萬法皆是當人當下一念而已。這個一念就是離一切分別,而證入無分別法叫離一切惡趣。千萬不可以把它理解為就是離三惡道。比如說通教菩薩破有歸空,他執著於空,這是不是惡啊?這也是惡啊。別教菩薩搞次第三藏\"從空出有,從有歸空\"搞兩邊的中道,與我們圓教的圓融中道是不是也是惡啊?所以唯有《法華經》《楞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