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品第三
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恆為諸佛之所稱歎,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偽,志念堅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佛佛道同,皆以三乘教化眾生。
釋迦牟尼出世時,這片國土已幾十億年沒有佛法,他必須做這個引導;當佛引導到最後涅盤之前,講了《法華經》心地法門,無異於臨終遺囑,就是從此以後大家沿著《法華經》一直教化下去;從佛滅度以後一直到現在只可以弘揚《法華經》《楞嚴經》,你講其它經典也可以,但是必須把「如是我聞」講出「一心三藏」的道理,那麼你講什麼法都是「妙法蓮華」,要作如是的觀照。
我勸大家放下一切,受持《妙法蓮華經》,受持《大佛頂首楞嚴經》,把「如來藏」學明白了,隨便你受持什麼經,天經、地經、海經、烏龜經都行,什麼經都行。
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非惡世」:也就是那個時候屬於太平盛世,況且只有人、天二道;「以本願故」:因為他發的是這個願,也使這一句顯得就比較圓融,即使不是惡道,沒有那麼大的苦,那麼對三乘法,你有義務大概地介紹一下。跟大家講啊,我們這裡沒有像娑婆世界那種苦楚,我當年在娑婆世界行菩薩道啊,那裡眾生怎麼怎麼苦……讓當土的眾生珍惜福報。
其劫名大寶莊嚴:我們這裡劫名是什麼吶?是「賢劫」。佛法裡是以「劫」作為年號。「大寶」:「大」是表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他一定是用「如來藏」作為這個國土的全民教科書,以這種智慧來教育國土的公民。比如我們的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共和」,顯示出我們國家的性質和特徵。
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菩薩所行道一定是「如來藏」之法。
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從方便法來講,這是比喻這個國土的眾生智慧很高,人天兩道眾生都是行菩薩道;從究竟義來講,這片國土的眾生都已經明心見性,包括國土微塵,無非諸佛菩薩。所以叫「無量無邊」。
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既可以解釋為這個國土的眾生有神足通,這也是真實,這也是我們本來具足的德能;但是我們還要歸到「第一義悉檀」。「承足」,也就是說這個國土的眾生以「妙法蓮華」,以「如來藏」作為自己的根本信念信仰。
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恆為諸佛之所稱歎,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偽,志念堅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這是讚歎「正報莊嚴」。這個國土的眾生都不是初來乍到剛剛發心的修行人,都是些老修行再來。方便說為這是舍利弗生生世世所行菩薩道所教化的弟子、學生,於老師成佛的國土前來護法,幫助老師弘揚正法;從究竟義而言,這些修行人已經對「一心三藏」的見道、修道、證道刻骨銘心。
「恆為諸佛之所稱歎」:既可以方便說為古佛、現在佛稱歎舍利弗國土的菩薩道行高;更主要的是我們要把它從心地上觀照為:與天人鬼畜、風雲雨霧、泥巴瓦塊一切的萬法道交感應,氣氛融洽。所以我們講,一個家庭裡、一個道場裡,如果家人之間、修行人之間志同道合,和睦共處,那這裡的氣氛——桌椅板凳、鍋碗瓢盆、泥巴瓦塊,都在「稱歎」。如果一個單位裡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一個家庭裡你吵他鬧、不可開交,在這種環境裡生活,要不了多久,你渾身不舒服,一天都不想呆。因為那裡的泥巴瓦塊、鍋碗瓢盆都在互相鬧糾紛。這就叫作「恆為諸佛之所稱歎」。沒有哪一法不是佛,沒有哪一個無情物不具足靈知性。
修行人在成就自己的同時,就是在成就周圍的同修,成就周邊的國土,成就風雲雨霧。像舍利弗這樣的國土,它會不會鬧地震、天旱、水澇?絕對不會。它一定是風調雨順、天人共樂。
「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明白「如來藏」的道理就是「常修佛慧」,你沒有辦法不修佛慧,你已經是佛慧,僅僅是進一步積累道行的問題。「具大神通」:你刻骨銘心深信一切萬法都是我一念之所變現,這是不是「神通」啊?這個「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