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師、佛、世尊。
劫名有寶,國名寶生。其土平正,玻璃為地,寶樹莊嚴,無諸丘坑、沙礫、荊棘、便利之穢,寶華覆地,周遍清淨。其土人民,皆處寶臺、珍妙樓閣。聲聞弟子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知。諸菩薩眾無數千萬億那由他。佛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度脫無量菩薩及聲聞眾。
前面講大迦葉是奉覲「三百萬億佛」,這裡講須菩提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看來他比迦葉大致成佛的時間要長那由他倍數。但是這都是不定數,因為在未來的過程中有因緣果報,還要看各人勇猛精進的程度,還要遇到許多許多意外的偶然的因素。既然是這樣,佛為什麼搞數字區別?主要在於辨別各人勇猛精進的程度和各人修行的法門。須菩提是修什麼?修「空」。摩訶迦葉是修什麼?修苦行、供養、佈施,還修「首楞嚴大定」,不一樣。凡是明白了「如來藏」以後,修任何法門都能成。「名相如來」,也就是說須菩提喜歡在形相上執著。修空相是不是也是修一種名相啊?他不是那麼很靈活。
劫名有寶,國名寶生:「有寶」和「寶生」都是吉祥的名相。這個與須菩提在出生時發生的奇妙變化有關。須菩提生在富貴人家,出生當天家裡的寶藏不翼而飛,所以他老爸生煩惱,認為是個禍害,給他取名叫「空生」。他就去找一些算命的一看,人家看來看去,都說你這個小孩子是大富大貴之相啊!所以老爸又為他改名叫「善吉」,是不是對應「有寶」?一個禮拜之後,所有的財寶又失而復得,一樣不缺,這下老子高興了,又改名叫「善現」。「善現」與國名「寶生」是不是也對上了?
其土平正,玻璃為地,寶樹莊嚴,無諸丘坑,沙礫荊棘,便利之穢,寶華覆地,周遍清淨:他的佛土莊嚴與他見空性有關。國土也好,以及你的弟子、大眾、國民也好,都是你生生世世的緣分。你對自然環境的泥巴瓦塊都有恭敬心,你將來的國土一定像極樂世界一樣平整,心淨國土淨。娑婆世界為什麼這麼糟糕,知道嗎?就與釋迦牟尼在因地修行有關。佛批判自己,他曾經在三十億同名同號釋迦牟尼佛法中修行,生生世世都是當轉輪聖王。由於他太貪圖名聞利養,所以每尊佛滅度的時候跟他說:對不起,不能給你授記,你還有所得。這是在《佛藏經·淨見品第八》裡所講:佛告舍利弗。我念過世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值三十億佛。皆號釋迦牟尼。我時皆作轉輪聖王盡形供養。及諸弟子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是諸佛不記我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所以我們這些東西都是生生世世跟在老子後面學來的,但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生慚愧心,將來我們的國土比老師釋迦牟尼佛的國土要好,老師高興不高興啊?(高興)。
其土人民,皆處寶臺,珍妙樓閣,聲聞弟子,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知:這個佛土正報——有情福報大,依報同樣莊嚴殊勝,無情國土皆有「見聞覺知」,皆有靈性。
其佛常處虛空,為眾說法,度脫無量菩薩及聲聞眾:這裡「常處虛空」是表中道「第一義諦空」。「虛空」代表有,《心經》裡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虛空」屬於色法。所以在虛空說空法,那叫「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坐虛空是比喻他的因緣是在明心見性的前提之下修「空如來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眾,今告汝等。皆當一心,聽我所說。我大弟子,須菩提者,
當得作佛,號曰名相。當供無數,萬億諸佛,隨佛所行,漸具大道。
最後身得,三十二相,端正姝妙,猶如寶山。其佛國土,嚴淨第一,
眾生見者,無不愛樂。佛於其中,度無量眾,其佛法中,多諸菩薩,
皆悉利根,轉不退輪。彼國常以,菩薩莊嚴,諸聲聞眾,不可稱數。
皆得三明,具六神通。住八解脫,有大威德。其佛說法,現於無量,
神通變化,不可思議。諸天人民,數如恆沙。皆共合掌,聽受佛語。
其佛當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諸天人民,數如恆沙:是指一個大千世界。我們地球這幾十億人口是娑婆世界的一粒沙子而已。所以釋迦牟尼佛的這個娑婆國土來講,也是其數無量、也是恆河沙數的人民。「三明、六神通」前面有解釋,自己複習一下。住八解脫:就是「四禪八定」,通凡通聖。這種禪定解脫,在相上看很相似,那麼境界呢,就要看你用什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