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品第一
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然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講到「燃燈佛」,有幾個敏感的問題啊!我們要分析一下。燃燈佛在這裡,是文殊菩薩的學生;釋迦牟尼佛曾經把燃燈佛說成他的老師,燃燈佛給他授記;那麼文殊菩薩又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所以許多人就不理解了。「燃燈佛」到底怎麼回事?到底是釋迦牟尼佛的師父,還是釋迦牟尼佛的徒孫?如果他是文殊菩薩的弟子的話,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徒孫啊?其實呢,徒孫、師父、師公是一個東西啊!是表這個法。
求名:就是貪圖名利,他也讀誦經典而不懂,「口頭禪」而已。多所忘失:嘴上一套,做起來一套,不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求名」即是在名義上讀經,事實上還是凡夫心。
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種諸善根因緣」,這裡一般是指行善積德。他雖然貪圖名利,但對人特別慈悲大度,有福同享;故而無量百千萬億劫都不落三惡道。
文殊菩薩在這裡揭求名菩薩老底,是以此教化眾生,並不是贊自毀他,藉以抬高自己。大乘菩薩論心不論事,為了教化眾生,自己好就是好,當仁不讓,只看你發心。你這個人明明很慈悲,很有智慧,完全可以現身說法教化眾生,但你非要謙虛:「大家可不要學我。」你罪過無量,這叫「吝法」,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而你明明沒有那個德行,一味吹牛,你是妄語罪。
如果你為了利他,即使自己壞,你把自己說好了,有沒有罪過啊?沒有。如果你言過其實,是為了撈名聞利養,你有沒有報應啊?一定有。你有時可以把自己說成是博學多才、財大氣粗、地位高;有時也可以把自己說得一錢不值、很低賤。只問你發的是什麼心?有道無道自己知道,我們要把持好。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般地是理解為行善積德。他形成了一種習氣,這叫「妄中之真」。他是用凡夫的心態來「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而不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一供一切供」。如果明心見性的話,他早就成佛了。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這裡又是在說大法。我經常講,我們這裡的同修是不是清朝人、唐朝人、秦朝人?是不是日月燈明佛時代的人?誰都沒有死過。日月燈明佛、大通智勝佛、燃燈佛這些老古佛時代,我們哪一個不在啊?都在啊!你可能是天身,可能是人身,也可能是鬼身、畜生身……這是不是在講「無生法忍」吶?!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這裡又回到正題上來,當下看到釋迦牟尼佛佛力加持所顯示的這種法會氣氛,就是「此瑞」;而回顧當年日月燈明佛出世講《妙法蓮華經》顯示出當時的那種氣氛,叫「本瑞」。「本」與「跡」,今為「跡」,昔為「本」。每個人是不是「本跡不二」啊?過去世無量劫是「本」,現在是「跡」。未來無量無量世我們還在,那麼未來是「跡」,現在為「本」。「本跡不二」,我們能觀照明白,是不是也當下成就啊?只要用心,時時事事處處無非道場,念念成道。
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當時那種氣氛佛講了《法華經》,以此來判斷今天這種氣氛,釋迦牟尼佛又要講《法華經》。這是用過去的「本」來推導當下這個「跡」。佛法不離世間法,這也是邏輯推理。所以「今日如來」,就是當年的如來。佛佛道同,所以這個「當說」,表道交感應,時機成熟。
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這三句話在這部經文裡反覆出現,解釋同上,這裡不再重複。
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無量無數劫,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
世尊演說法,度無量眾生。無數億菩薩,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時,所生八王子,見大聖出家,亦隨修梵行。
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世尊演說法,度無量眾生:「人中尊」又是佛的一個別號。佛為人中之人,萬法皆以佛為王,所以叫「人中尊」。這裡用分別法來講,是人師、天師、鬼師、神師,一切萬法無不以佛為師。佛講法是面對十法界眾生。所以這個「度無量眾生」要好好觀照啊!這句話可不簡單吶!一佛出世,他度不度這個茶杯蓋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