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宮,閩太后剛剛起床。
見太后坐起身,琴姑姑連忙過來伺候,關切地問道:“太后,還覺得心慌嗎?”
閩太后嘆了口氣,“打小的毛病,也無大礙,就是鬧騰人。”
琴姑姑:“沒事就好,太后吉人天佑,不必把這些放在心上。”
閩太后:“琴兒,你自小服侍本宮,本宮的身子你最清楚。這個毛病,哎,本宮讓它拖累了一生。”
琴姑姑:“太后,您就是思慮太重了。雖然太后娘娘乃仙人轉世,但凡在塵世間,難免有個不盡人意之處。何況,凡事也有吉祥的一面。”
閩太后知道琴姑姑說的吉祥的一面是指什麼,就是當年大邑國和親。
每每想到這裡,閩太后就會發呆,思路一下子飛到了幾十年前。
那時候,閩太后還是個十四歲的少女,心思單純。父親是大閩國最有勢力的侯爺,當朝的太相。兄長年少從軍,早早的就執掌帥印。其他幾個哥哥也是個個生龍活虎(後來都出將入相)。她是家裡唯一的嫡女,寵溺非常。
那個時候,父兄每天都在為了朝堂忙碌,無人在意女兒家的成長。她每天想的就是如何開心玩耍,最要好的玩伴,就是姨表姐姐,後來的邑太后。
邑太后的母親雖然和閩太后的母親是姐妹,但是邑太后的父親卻是個清流,主管學子監,為皇帝和國家選拔、培養人才。雖然桃李遍地,而且官拜一品,終非實權職位。加上生性淡漠功名,根本無心官場上的爭鬥。除去教書育才,其他時間就和子女家人一起,專心教誨幾個孩子。
這樣,邑太后自幼便飽讀書文,對於古往今來精通處不亞於其他兄弟。邑太后父親還經常給家人講一些朝堂上的事,所以邑太后自小就耳濡目染了很多朝政的事情。
所以,兩個一起自小玩耍的姨姐妹,蘅兒和蕪兒(邑太后和閩太后的小名),性格截然不同。蕪兒沒有蘅兒的襟胸遠見、殺伐果斷,而是柔弱膽怯、遇事退縮,整天呆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面,凡事都只能想到眼前。
閩太后十四歲那年,大邑國來求親。老邑皇沒有適齡的公主嫁給邑太子和親,就和閩太后的父親:碩侯爺商議,將蕪兒封為公主,遠嫁大邑國和親。
殷太相把聖意和蕪兒一講,蕪兒當場驚嚇到心慌病發。殷老夫人長跪不起,懇求殷太相說服老閩皇,不要讓女兒遠嫁和親。
殷太相知道,老閩皇早就對殷太相一支的勢力十分忌憚,如果此時違背聖意,自己一家前途難卜。
正在為難之際,蘅兒幾天沒有見到蕪兒,特地來府上看望蕪兒。聽到了蕪兒害怕遠嫁和親,自己好一頓思量,然後跪地,請求代蕪兒遠嫁和親。
老閩皇聽完了殷太相的請求,沉思不語。和親不是個輕鬆的使命,成功了兩國建交,和平幾十年。失敗了,兩國從此烽火不斷,而且和親公主可能隨時性命不保。原想著蕪兒有父兄的庇護,大邑國會忌憚幾分。但是殷太相這樣一講,確實讓老閩皇猶豫三分。思慮三分,老閩皇便決定宴請求親使者和邑太子,讓太子一同作陪,同時宣了蘅兒和蕪兒一同入宴。
宴席間,蘅兒和蕪兒各自獻舞撫琴。論才藝,蕪兒略勝一籌,而蘅兒卻是氣質非凡。看得兩國的太子和一群大臣眼花繚亂的。
三天後,邑太子派使者覲見,願意更換人選,迎娶蘅兒為和親公主。
聽到訊息,蕪兒心裡如倒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何滋味。
殷老夫人安慰著女兒:“母親捨不得遠嫁,蘅兒肯去,邑太子肯娶,不是皆大歡喜嗎!”
蕪兒低頭不語。
殷老夫人:“蕪兒,你是中意邑太子吧?邑太子丰姿俊朗,玉樹臨風,是讓人動情。可你想想,遠嫁南國,夏天熱氣朝天,想想都怕。你自小體弱人更弱,一個人遠嫁,如若有事,你父王兄長快馬加鞭,也得月餘才能趕到。如果你留在大閩,父兄就是你最好的靠山。你看看,咱們的閩太子也不輸人啊。”
“可是大閩的祖制,必須四妃同時入太子府,等日後太子選拔冊封,才可以做太子妃乃至皇后。”
“話雖如此,可是有你父兄在,還怕不能封后?再說,就算和親,被封了太子妃,那太子府豈是省心的地方。一個不小心,被廢了不說,弄不好還得進冷宮,生死未卜。”
聽完母親的話,蕪兒想想也對,心境也就平復了幾分。
遠嫁的那日,儀式隆重華麗,看的蕪兒心裡酸酸的。
蘅兒在馬車裡面,心情一樣說不清。自己雖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