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自己與杜預共同策劃的計謀之後,不禁怒火中燒。儘管成功攻下了徙縣,但他也不敢掉以輕心,在稍加安撫城中軍民之後,便毫不猶豫地親率大軍沿著姜維撤退的方向一路猛追而去。
然而,讓鍾會始料未及的是,一路上他們遭遇了數次蜀軍的伏擊。雖然每次都能化險為夷,但這些突如其來的攻擊著實令晉軍心驚膽戰,極大地減緩了他們追擊的速度。
就在同一時刻,姜維率領著他麾下的軍隊抵達了嚴道。他們經過一路奔波,早已疲憊不堪,但形勢緊迫,容不得他們有過多的歇息時間。於是,士兵們迅速進行了短暫的休整,並及時補充了所需的給養物資。
完成這些準備工作之後,姜維毫不猶豫地下達了繼續前進的命令。這支隊伍就像一陣疾風驟雨般,馬不停蹄地朝著江邊趕去,渡過長江後朝著犛牛方向疾馳而去。。
早在之前,蜀軍便已開始在犛牛一帶精心構築起堅固的長江防線。這條防線不僅是抵禦敵軍進攻的最後一道屏障,更是守護蜀國生死存亡的重要堡壘,所以絕對不容許出現任何一絲一毫的差錯和疏忽。
而隨著蜀軍從江北地區陸續撤離,整個江北區域除了巴郡的臨江還掌握在蜀軍手中之外,其餘所有據點都已經被放棄,蜀軍全體撤回了長江南岸。面對這樣的局勢,黃崇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最終也做出了撤退至涪陵郡的決策。就這樣,整個江北徹底落入了晉軍之手。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早在戰事爆發之前,劉諶及姜維等人便已未雨綢繆、精心謀劃。他們有條不紊地組織起大規模的撤離行動,將絕大部分平民百姓安全轉移至長江南岸的雲南、永昌、建寧以及興古等郡。
此外,還有一部分民眾出於自身意願選擇前往撣城郡(撣國被蜀軍拿下的地方)。儘管路途艱辛,但他們懷揣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毅然踏上征程。經過一番輾轉流離,這些百姓最終也都在新的土地上安頓下來,開始重建家園。
隨著百姓們的妥善安置,晉蜀兩國之間激烈的戰役因長江天塹這一自然屏障而暫且停歇。滔滔江水奔騰不息,彷彿成為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橫亙在兩軍陣前。雙方皆意識到短期內難以突破對方防線,於是紛紛偃旗息鼓,養精蓄銳,以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