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按照原有的軌跡向前推進,嘉平三年(251年)元月,吳國孫權自知大限將至,怕自己死後魏軍長驅直入,於是便封鎖塗水。
王凌知道自己等的機會來了,於是上書朝廷以教訓吳國為名申請“虎符”,從而調動揚州大軍發動政變,被司馬懿識破,沒有同意。
然而王凌不知道的是早在嘉平元年(249年)王凌讓兗州刺史令狐愚(當時駐地在平阿,沒在兗州,離淮南比較近)派人去密見楚王曹彪,打算清君側,然後立楚王為帝。於是令狐愚聽從舅舅王凌的建議,派幕僚張式去密會楚王,終於達成合作。
可惜是還沒等張式回來,令狐愚就病逝了,所密謀之事被幕僚楊康知曉,並舉報給司徒高柔,進而被司馬懿知曉,司馬懿雖然震怒,但王凌位列三公,沒有證據無法下手捉拿,剛好兗州刺史令狐愚病逝。於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派親信黃華出任兗州刺史,而王凌與黃華有私交,想以此為餌釣出王凌叛變的證據,進而消除王凌的這個威脅。
擁有後世視角的曹髦在派遣桓楷來幫助王凌之時便已將這些暗影衛獲取的楊康舉報王凌謀反的證據,以及王凌心腹楊弘與黃華密謀證據一併交給桓楷,讓他在恰當的時機提醒王凌,避免重蹈覆轍。
王凌此時也意識到司馬懿識破自己的計謀,故而被朝廷駁斥,正在王凌思考化解時,其子王廣與好友桓楷一起面見王凌,桓楷此時是王廣幕僚,加之桓範與王凌是好友,所以王凌對桓楷也頗為信任。
此時卻見桓楷道:“王老將軍可是為朝廷駁斥之事煩惱,以將軍的才智想必已猜到其中緣由,不知可有應對之策,不妨告知我等,我與公淵(王廣的字)也可以參謀一二”。
王廣聞言也道:“父親大人不妨說說,我與正平(桓楷字,歷史不詳,小編想的)也可以參謀一下”。聞言王凌無奈道:“如今我的計劃恐怕已被司馬懿識破,手中兵馬也有限,為今之計唯有聯合外部一同起事,方有一較高下的可能,而新任兗州刺史黃華與我是好友,且昔年我曾幫助過他,我打算派心腹楊弘去說服黃華相約共同舉事,想必他不會拒絕,不知你們覺得如何。”
王廣與桓楷沉思片刻,桓楷道:“將軍智勇無雙,此計雖好但也屬無奈之舉,恰好我手中有兩份份情報要呈與將軍,將軍看後必莫要生氣”。
言罷桓楷把曹髦給的證據交給了王凌,王凌看後大驚,尤其是看到楊弘與黃華密謀坑害自己,不由驚出一身冷汗,王凌絲毫不懷疑證據的真假,因為桓楷三族被司馬懿誅殺,他不會拿這個來欺騙自己,當王凌想到自己的心腹出賣了自己不禁感覺一陣後怕,王廣看後也憤怒至極。
良久王凌才開口道:“多謝正平提供的情證據,我差點就步入萬劫不復之地,不知可有法化解之法”。
望向王凌及王廣父子投來希冀的目光,桓楷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道:“先不要打草驚蛇,我們可以將計就計。仍然派楊弘去勸說黃華。不過,為了表示誠意,可以讓公淵(王廣字)帶領親信的官兵一同前往,人不宜多,七八人即可。這些親信官兵可由將軍挑選,我身邊五人也可以協助將軍,這五人是家父生前的學生,文韜武略尚可。
同時,公淵見到黃華後,立即尋找機會誅殺楊弘,並威脅黃華一起起事。黃華此人據我瞭解,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在文帝時期黃華曾與張進謀反,後來張進被蘇則斬首,黃華因為畏懼而投降。這樣貪生怕死的人比較容易控制。
等到控制了黃華之後,我們再召集兗州刺史府的官員們議事,而黃華剛剛調任為兗州刺史不久,想必刺史府的官員大多是前任刺史令狐愚提拔的人,而令狐愚是將軍的外甥,所以只要王廣公子前去,必定會有人會信服。與此同時,對於那些不服從的官員,我們只要斬殺即可,並讓隨行的親信官兵控制住兗州軍務,這樣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聽完桓楷的話,王凌父子也覺得此計可行,畢竟箭在弦上,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當晚楊弘,王廣攜帶丁宇等八人趕去兗州密會黃華,見到黃華後,王廣丁宇等人突然暴起解決身邊侍衛,同時殺了楊弘,並脅迫黃華交出刺史印信,然後以黃華名義召集官員議事,等人到齊後,王廣把楊弘人頭丟到地上。除了部分與狐愚交好的將領保持淡定外,其餘所有官員皆露出驚恐。
於是王廣說道:“司馬懿專政,架空陛下,洛水之誓後誅殺大將軍曹爽三族,家父王凌決議帶領揚州軍士與楚王一起清君側,今日便是邀各位一起,黃刺史已經同意加入,我話說完了,諸位誰贊成誰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