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在榻上沉沉睡去,面色蒼白如紙,微弱的呼吸聲彷彿隨時都會消散在這寂靜的營帳之中。房間外,寒風呼嘯,好似在為這位梟雄的衰落而悲歌。李肆荀站在榻前,久久凝視著高歡,眼神中滿是悲慼與敬重。許久,他才輕輕嘆了口氣,為高歡掖好被子,轉身走了出去。
夜幕籠罩著整個軍營,士兵們的營帳錯落分佈,篝火星星點點,卻難掩壓抑沉悶的氣氛。李肆荀大步走向中軍大帳,心中盤算著接下來的安排。他深知,高歡的倒下,意味著東魏即將面臨一場權力的更迭,而如何平穩過渡,是他當下最為棘手的問題。
中軍大帳內,燈火通明。高澄正焦急地來回踱步,見李肆荀進來,急忙迎上前去。“老師,我父親他……”高澄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眼中滿是擔憂。
李肆荀拱手行禮,神色凝重地說道:“澄兒勿憂,丞相只是勞累過度,體力不支,暫且安睡。但丞相他心繫東魏,在昏迷前,將朝中諸多事務託付於我,讓我全力輔佐世子。”
高澄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他自幼便在高歡的光環下成長,雖有雄心壯志,卻也深知自己在威望和經驗上與父親相比,尚有差距。如今,父親病重,這突如其來的重擔壓在他的肩頭,讓他既感到責任重大,又有些忐忑不安。
“老師,我初掌權力,許多事情還需您多多指點。”高澄誠懇地說道。
李肆荀看著高澄,目光中充滿了鼓勵與期許。“澄兒放心,為師定當竭盡所能,輔佐於你。如今當務之急,是穩定軍心和朝堂。丞相威名遠揚,他的病倒,必定會引起一些人的不安和揣測。我們需儘快向將士們和朝中大臣傳達丞相的病情,表明你將暫代朝政,穩定人心。”
高澄深以為然,立刻按照李肆荀的建議,召集軍中將領和朝中重要大臣。在眾人面前,李肆荀詳細說明了高歡的病情,並宣佈了高澄暫代朝政的決定。
“丞相雖臥病在床,但他對東魏的牽掛從未減少。他將朝政託付於世子,是對世子的信任,也是對我等的期望。如今,東魏正處於關鍵時期,我們更應團結一心,聽從世子的號令,共保東魏的安穩。”李肆荀的聲音堅定有力,在營帳內迴盪。
將領們和大臣們紛紛表態,願意支援高澄。然而,李肆荀敏銳地察覺到,人群中仍有一些人面露猶豫之色。他知道,要真正讓高澄坐穩這個位置,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接下來的日子裡,李肆荀日夜忙碌,幾乎未曾閤眼。他陪著高澄處理軍政要務,從糧草調配到兵力部署,從官員任免到外交策略,每一個細節都親自把關,耐心地向高澄解釋其中的關鍵和要點。
在朝堂之上,李肆荀憑藉自己的威望和智慧,為高澄化解了諸多難題。有一次,幾位大臣對高澄提出的一項改革措施表示異議,言辭激烈,場面一度陷入僵局。李肆荀見狀,站起身來,先是肯定了大臣們的擔憂,然後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終說服了眾人,讓高澄的改革得以順利推行。
在軍隊中,李肆荀和高澄一起巡視軍營,慰問將士。他們親自為受傷計程車兵包紮傷口,發放物資,鼓舞士氣。李肆荀還利用自己與將領們的交情,私下與他們溝通,讓他們更加堅定地支援高澄。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澄在李肆荀的輔佐下,逐漸掌握了朝政大權,東魏的局勢也逐漸穩定下來。然而,李肆荀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他知道,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尤其是來自西魏的威脅,始終如同一把利劍,懸在東魏的頭頂。
一天深夜,李肆荀獨自在書房中沉思。燭光搖曳,映照著他疲憊卻堅定的面龐。他手中拿著一份關於西魏局勢的情報,眉頭緊鎖。此時,高澄推門而入。
“老師,這麼晚了還在忙碌?”高澄關切地問道。
李肆荀起身行禮,說道:“為師正在研究西魏的動向。如今丞相病重,西魏那邊必定有所動作,我們不得不防。”
高澄走到李肆荀身邊,看著那份情報,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老師,您有什麼想法?”
李肆荀沉思片刻,說道:“為師以為,我們一方面要加強邊境的防禦,增派兵力,修築工事;另一方面,要派人深入西魏內部,刺探情報,瞭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同時,我們也不能一味地防守,要尋找機會,主動出擊,讓西魏不敢輕舉妄動。”
高澄點頭表示贊同,眼中閃過一絲光芒。“老師所言極是,就按您的計劃辦。有您在我身邊,我心裡踏實多了。”
李肆荀看著高澄,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