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那硃紅的宮牆在日光下閃耀著威嚴的光芒,卻也似一道無形的屏障,將宮闈內外隔絕成了兩個世界。太極殿內,氣氛凝重得如暴風雨前的死寂。陳慶之身著素袍,身姿依舊挺拔如松,只是那往日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時的意氣風發,如今已被一層淡淡的落寞所籠罩。他靜靜地站在殿中,面對著龍椅之上神色陰晴不定的皇帝,周圍是一片死寂般的沉默,只有那偶爾從殿外傳來的風聲,像是在低吟著命運的無常。
皇帝的目光冷冷地落在陳慶之身上,良久,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陳慶之,你可知罪?”陳慶之微微抬頭,目光平靜地迎上皇帝的審視,心中卻清楚地知道,這場問責不過是朝堂權力鬥爭的一場鬧劇。他在燕趙之地的戰敗,雖有諸多客觀因素,但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上,卻成了政敵們攻擊他的最佳把柄。
“臣……知罪。”陳慶之的聲音低沉而堅定,沒有絲毫的辯解。他深知,此時的任何推脫之詞,都只會讓這場風波更加洶湧。
“哼!”皇帝冷哼一聲,“你率我朝精銳之師,卻兵敗燕趙,損兵折將,致使我朝威嚴掃地。這等罪責,你如何擔當得起?”
陳慶之心中苦笑,這場戰爭的勝負,豈是他一人能夠左右?背後的糧草供應被剋扣、援軍遲遲不至、朝堂之上的掣肘與猜忌……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才釀成了今日的敗局。然而,這些話他無法說出口,也知道說了也無濟於事。
朝堂之下,眾大臣們的目光或幸災樂禍、或冷漠旁觀、或暗藏同情。那些平日裡與陳慶之政見不合的大臣們,此刻紛紛站了出來,落井下石。
“陛下,陳慶之此戰失利,實乃指揮不力。臣聽聞,他在戰場上剛愎自用,不聽從謀士之勸,才致使陷入敵軍圈套,如此之人,怎堪擔當我朝重任?”一位身著紫袍的大臣站了出來,言辭犀利地彈劾道。
“陛下,臣也有所耳聞。陳慶之的軍隊在燕趙之地燒殺搶掠,致使民怨沸騰,這才失了民心,導致大敗。此等行徑,簡直是我朝之恥!”另一位大臣也跟著附和,話語中滿是汙衊與抹黑。
陳慶之靜靜地聽著這些無端的指責,心中卻毫無波瀾。他知道,這些不過是政敵們為了將他扳倒而編造的謊言。在燕趙之地,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從未有過燒殺搶掠之事。但在這朝堂之上,真相往往並不重要,權力的爭鬥才是永恆的主題。
皇帝的臉色越來越陰沉,他的目光在陳慶之與彈劾他的大臣們之間來回遊移。最終,他緩緩開口:“陳慶之,念你往日有功,朕暫不重罰。但即日起,解除你一切職務,貶為庶人,回府閉門思過。若再敢有任何不軌之舉,定當嚴懲不貸!”
陳慶之聞言,心中微微一嘆。他緩緩跪地,叩首謝恩:“臣,遵旨。”
當他走出太極殿的那一刻,陽光灑在身上,卻沒有帶來一絲溫暖。他望著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宮牆,心中五味雜陳。多年來,他為了朝廷,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卻沒想到最終還是逃不過朝堂權力鬥爭的漩渦。
回到府邸後,陳慶之閉門謝客,將自己關在書房之中。他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回想著自己的一生。從那個初出茅廬的少年,懷揣著報國之志踏上戰場,到如今的黯然離場,心中滿是感慨。他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只是對這朝堂的黑暗與腐朽感到失望。
在江湖之中,陳慶之兵敗的訊息也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江湖豪傑們對這位曾經的名將議論紛紛,有的為他感到惋惜,認為他是被朝堂所累;有的則對他的戰敗表示不屑,認為他名不副實。但無論如何,陳慶之的名字,都已經成為了江湖與廟堂之間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酒館裡,幾個江湖客圍坐在一桌,喝著酒,談論著最近的江湖傳聞。
“聽說了嗎?那位戰無不勝的陳慶之陳將軍,在燕趙之地吃了敗仗,被朝廷貶為庶人了。”一個身著粗布麻衣的中年漢子搖了搖頭,一臉惋惜地說道。
“哼,什麼戰無不勝?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我看啊,這朝廷的軍隊都是些酒囊飯袋,根本不堪一擊。”一個年輕的劍客不屑地哼了一聲,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話可不能這麼說,陳將軍以往的戰功可是實打實的。這次戰敗,說不定是有什麼隱情呢。”一個老者摸了摸鬍鬚,若有所思地說道。
“隱情?能有什麼隱情?總之是敗了,這就是事實。”年輕劍客不以為然地反駁道。
在這紛紛擾擾的議論聲中,陳慶之的命運就像一片飄零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