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全部種紅薯,不需要人工照顧,產量還大。我在想,如果大隊建一個釀酒作坊,用玉米釀包穀酒;把小麥磨成麵粉製成雪白的麵條;把黃豆製成豆製品,比如香乾、豆慫、腐乳等,利潤會比送公糧高十倍以上,副產品如酒糟、豆粕等還能做飼料的原料,一舉多得,”講到這裡,劉正茂故意停頓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所有人思維都被劉正茂帶入進來,他們都有各自角度的想法。羅邁從劉正茂的話裡分析,大隊如果真這麼幹,經濟來源會有很大起色,一旦成功,自己這個支書會在公社乃至縣裡冒頭,萬一失敗,還可以分酒和麵粉、麵條回家,反正不虧。
古大仲心裡想:按劉正茂的安排,大隊所有社員和知青,在雙搶後都有事做,不會再在家貓冬,避免了很多因閒得無聊而發生的狗屁倒灶的事,最重要的是,年底有大把票子給社員和知青分紅,樟木大隊只用一年就打了翻身戰。
郭明雄心裡苦,他想到繼雙搶後,他又沒有休息時間,只能接著領人建廠房,母親催著相親的事,又要拖一拖了。
本來以為搞完排灌站工程後,自己就會閒置的何福營,現在心思活絡起來,他知道劉正茂提出大隊未來要做副業的思路後,大隊一定會按劉想的幹,現在劉是大隊的總智囊,就算羅邁反對也沒用。
而自己則要想法讓劉正茂看上,在這幾個副業專案裡某個負責人的職位,比所謂大隊宣傳部位置會更穩當點。
故意等了幾分鐘,中間走流程敬了兩次酒,劉正茂才問:“各位領導,我是農業新兵,個人想法不一定成熟,請大家各自發表意見。”言語之間,就是讓大家逐個表態。
“我感覺劉知青講的可行,適合大隊目前的情況,”何福營頭一個表態,他的目的就是要給劉正茂留下印象,我是堅決支援你的。
看了一眼何福營,羅邁心裡罵,你小子不懂規矩嘛?毛毛躁躁怎麼能成大事?他說:“小劉,我原則上支援你的設想,但我要提醒一下,我們大隊是有原料也可以建廠,但是沒有會釀酒的技術人員,也不知道技術標準,盲目上馬,會不會成功?”
到底是支書,想得很全面,他可能沒讀過《孫子兵法》,但知道未料勝先料敗的道理。
劉正茂只是笑一下,沒接羅邁的話,準備等大家都發表意見後,他再匯總解釋。
羅邁已經表態,古大仲當然要有所表示,他說:“站在社員角度,我支援小劉的想法,但是在大隊長位置上,還是有些擔心,怕花費了人力和物力後,沒搞成副業,讓所有群眾和幹部失望。”
劉正茂點點頭,看向郭明雄,郭明雄本來打算埋頭喝酒,避免發表意見,他想著,只要你們決定了,我按決定執行就是。現在劉正茂等他發言,他躲不過,只好硬著頭皮講:“大隊決定的事,我無條件執行,除了作田和基建,其他的事我都不懂。”
郭講完,劉正茂又問馮婷和袁洪剛、序伢子等人:“你們有好的意見和建議沒?”
三人連忙搖頭,袁洪剛回答:“這是大隊的大事,我沒意見。”他今天能在旁邊當聽客,就可以吹牛了,知道自己沒資格參與決策。
知道老王不願在大隊幹部面前露鋒芒,劉正茂故意沒問他的意見,老王就算有個人想法,也會在私下告訴劉正茂。
“在尋找副業之初,我就通盤考慮大隊的情況,選擇這幾個品類,優勢在於我們有原材料和人力,另外可以利用賣菜建立起來的人脈。缺點也很明顯,支書提到的技術是我們最大的短板,而這個短板中,釀酒技術尤其重要。”
“因為釀酒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副產品,處理不到位,一是酒的口感不好,喝酒者還上頭。更危險是雜質含量高會對人造成傷害,我們承擔不起責任。”
釀酒過程會產生甲醇、原材料裡還可能發黴、含鉛等,劉正茂不知道詳細內容,所以只能籠統的講。
講到這裡,話鋒一轉,劉正茂繼續講:“但是這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我們可以請外援,市府杜副主任答應過我,只要我們有需求,他就用市府的名義開介紹信,我們可以派人去酒廠學習或者請人。我的意見是去請幾位酒廠退休師傅來大隊帶徒弟。”
這種傳統行業,消費者都相信老師傅的手藝,劉正茂就請老師傅來傳藝,在銷售環節也有噱頭。
“至於豆製品的技術,清大隊放心,我家在解放前就是開豆製品作坊的,在省城劉字的名氣雖不如德字大,我父親對於各種豆子工藝還是純熟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