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的小學,現在還沒有課本,初年級的課程暫時只有識字和算術。
如前所說,識字的內容是千字文。簡化字正楷千字文,張誠手把手教給四個班長。算術則是10到100的加減法算術題。
如果加上乘除法,夠這些孩子們學習一整年的,利用這一整年的時間,張誠有把握把必要的課本編輯出來,也有把握讓孩子們有課本可用。
四大發明,火藥、造紙、印刷術、指南針。
對於張誠來說,印刷術並不複雜。在這個時代,讀書識字的人很少,讀書人複製經典、文獻的方法都是靠手抄。即便有印刷術,整個大秦國也不需要幾本書。無論是搞雕版印刷還是活字印刷,看起來都不不划算。
張誠的印刷術,適用範圍非常有限,就是眼前這四個班的學童,即便以後有所流傳,數量也不會太大。所以張誠想到的是另外一種印刷工藝。
在張村,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就是蜜蜂,張村養蜂用的是活框蜂箱,這種蜂箱取蜜容易,也便於蜜蜂築巢。活框是一個簡單的方框,上面繃了一塊絲絹。經過幾次技術迭代,這種活框的絲絹上還塗抹了一層薄薄的蜂蠟,用一個蜂窩紋樣的銅輥在表面壓過,就顯露出六邊形的紋樣。這種紋樣適合蜜蜂在上面繼續築巢。
這種塗蠟、壓紋的方法,是趙家那個小子三球發明的,為此,張村的每一個蜂箱,都會給趙三球一個銅錢,作為技術使用的費用。對於張村的居民來說,這筆錢並不多,但是意義重大,這意味著張誠、合作社對三球的肯定。
在最早製作活框的時候,張誠就已經覺得這東西和後世的油印機的絲網框很像,在選擇印刷技術上,張誠也最先想到了這個。油印不是一種高效率的印刷工藝,但是對張誠來說,這東西有幾個好處。首先是製版方便,油印機的製版,是在蠟紙上刻畫形成的。而刻制蠟紙,也只比一般書寫稍慢。蠟紙版的製版比活字和雕版都要快的多得多。其次,就是蠟紙版不僅僅可以寫字,製作圖稿也非常方便,相比之下,雕版繪圖難度就要大得多,非得專門訓練不可。第三,就是油印的材料,自己手頭剛好都有……是的,無論是刻板用的鋼板、鐵筆,還是貼上蠟紙用的絲網框,或者是蠟紙所需要的紙張和蜂蠟,又或者是稀釋油墨所需要的輕汽油,這些在張村都是現成的。自己所需要的不過是把這幾樣組合起來。
蠟紙製作技術,對現在的張村來說並不複雜。套用蜂巢活框的塗蠟、壓燙紋樣就可以了。只不過是需要塗布的更薄一些。這次張村製作的白麻紙,夠薄,夠堅韌,塗刷上蜂蠟液後,就呈現出一種半透明的狀態。趙三球按照要求第一次把100張壓印了小方格的蠟紙送到張誠手裡的時候,張誠滿意的不得了。
油印所需要的油墨具體是什麼成分,張誠並不確定,他嘗試了一種用極細膩的炭黑和蜂蠟、汽油來調和出的油膏。當汽油揮發以後,印出來的字就不會被抹掉。這個效果張誠就非常滿意了。至於是不是和後世的油墨成分相似……有那麼重要嗎?
壓印油墨的輥子是一種非常柔軟的木材製作的,木輥的缺陷是會吸油,不如後世的複合材料好,如果想解決,也許用小羊皮包裹木輥更好一些?但是如果用羊皮包裹,還會在木輥上留下一條縫隙,對於印刷來說,這個縫隙會影響最終的效果。所以木輥就木輥吧,大不了勤換一些。
一切就緒,第一臺油印機就在張村子弟小學誕生了,這個油印機的製作,也經過了很多孩童共同的幫忙,張誠在黑板上講解了油印機的結構和原理,很多孩子就找來各種各樣的工具參與制作,又請村裡的木匠把一些部件做得更加精細合理。在這種共同發明製作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僅學習了製圖看圖的知識,也對測量、安裝等等有了更多的瞭解。張誠覺得,這種手工操作共同發明的事兒可以多做,在這種製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孩子們成長很快。
第一本書就這樣製作成功了,這本書就是《千字文》。油印之後,紙頁對摺,用針線裝訂,再包上白麻布的書皮。張誠用毛筆在封面上逐一寫了《俗字千字文》的題目,分發給每一個孩子。
第二本算術書,張誠並不打算自己親自來寫,而是要求四個班長各自負責一部分,分別列出100以內的加減乘除運算題,自己刻制蠟紙和印刷裝訂。這本書的封面,張誠用蠟紙印刷的標籤貼上上去,寫的是篆字《算術入門》。
這本書和一幅油印機的圖樣,在下一次通訊的時候,寄送給了張蒼和歐冶子淵。
張蒼拿到這本算術入門的時候,讚歎不已。雖然算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