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色未明,大明的朝堂之上便已燭火通明。
李奧準備了三瓶紅牛,精神抖擻地掃視著所有文臣武將,他心裡清楚,今日這場朝會,將是決定大明未來走向的關鍵轉折點,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千層浪。
隨著一聲“陛下駕到”,朱元璋邁著沉穩的步伐登上龍椅,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隨後高聲宣佈:“早朝開始!”
往日裡,這個時候都是各部官員依次上前,有條不紊地彙報著四方政務。
然而今日卻有些不同尋常,只見徐達身著朝服,率先出列,雙手抱拳,聲若洪鐘:“臣徐達,有事稟奏陛下!”
剎那間,原本還有些嘈雜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徐達身上。
朱元璋嘴角泛起一抹笑意,開口道:“何事如此重要,竟讓魏國公今日搶在各部官員之前上奏?”
徐達微微躬身,雙手抱拳,道:“陛下,如今天下初定,然邊疆不穩,外患仍存,強軍乃安國之本。”
“臣深思熟慮,懇請陛下恩准設立軍校,培育我大明精銳之師。”
“同時,臣近日深入調研,反覆斟酌,已將軍校建設的章程擬定完畢。”
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份精心撰寫的奏本,雙手呈給一旁的太監,由太監轉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奏本,目光迅速掃過,微微點頭,示意徐達繼續說。
徐達微微側身,目光掃視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然後繼續說道:“陛下,如今我大明雖已立國,但周邊局勢依然嚴峻。”
“北元殘餘勢力仍在草原虎視眈眈,沿海地區也時有倭寇侵擾。”
“我大明若想長久穩固,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然而,現有的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已難以滿足當下需求,因此,臣懇請陛下批准設立軍校。”
說到這裡,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大臣們交頭接耳,臉上露出驚訝和疑惑的神情。
徐達沒有理會這些,繼續慷慨陳詞:“這所軍校,將打破以往的門第限制,不問出身,不論貴賤,只要是有志向、有才能的熱血青年,都有機會進入其中學習。”
“臣相信,天下之大,人才輩出,只要我們廣開門路,必能招攬到眾多可用之才。”
徐達話音剛落,朝堂上頓時像炸開了鍋一般,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李善長站在一旁,表面上神色平靜,可微微上揚的嘴角還是洩露了他內心的喜悅。
他心裡暗自盤算著,這軍校若真如徐達所說,不看家世背景,那淮西子弟憑藉著多年來在軍中積累的人脈和影響力,必定能在軍校中佔據一席之地,進一步鞏固淮西集團的勢力。
浙東官員們則是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他們深知淮西勳貴在朝中的勢力已經夠龐大了,若軍校再被淮西子弟把控,那浙東集團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將會被進一步削弱。
他們擔心自家子弟即便有才華,也難以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那些中立的大臣們,此刻也都在心裡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他們想著,既然人人都可以入軍校,那自家子弟也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只要能進入軍校,接受良好的軍事教育,將來在軍中建功立業,家族的榮耀也能隨之提升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一位文官站了出來,神色激動,言辭頗為激烈:“陛下,魏國公此舉實在是荒謬至極,簡直就是窮兵黷武!”
“如今我大明連年經歷戰亂,百姓們生活困苦,農田荒蕪,百廢待興,正需要休養生息。”
“可魏國公卻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設立什麼軍校,這不是將百姓往火坑裡推嗎?”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況且,我朝以文治國,如今武將勢力已然不弱,若再設立軍校,大力培養武將,那日後朝堂之上豈不是武將獨大,我等文官還有何立足之地?”
情緒幾近失控,“這分明是魏國公為了擴充武將勢力,全然不顧國家民生和朝堂平衡!”
徐達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原本平和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慍怒,他正要開口反駁,卻見朱元璋臉色一沉,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陰霾,冷冷地盯著這位文官。
朱元璋怒聲呵斥道:“大膽!你身為朝廷命官,不思為國分憂,卻在此胡言亂語,妄加揣測功臣之意!”
“魏國公為我大明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他所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