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在客觀上,確實是起到了促進社會穩定的作用。”
“但過於穩定,也就會導致僵化。”
“可以說,這種僵化,將會直接折損華夏文明的先進性,使得華夏落後於世界!”
“什麼?”
孔希學聞言,頓時是臉都氣的通紅:“少爺,你說的也太過嚴重!”
朱元璋等人也都是有些納悶,同樣是覺得,任以虛說的有些言過其實..
莫不是因為任以虛個人厭惡儒家,所以過分黑儒家?
可此時,任以虛卻是認真的說道:“這只是客觀評價而已。”
“要說透這個道理,咱們還是得繼續解析華夏文明。”
“要知道,地理環境,決定了生產生活方式,生產生活方式,決定了華夏的文明形態。”
“文明形態,又決定了政治制度。”
“正如一個商人組成的國家,需要的可能是更為靈活的政治制度,比如類似於蠻夷中的多王議政。”
“但農民組成的國家,卻是需要君主集權制度,保證社會穩定。”
“在這個基礎上,才出現了有利於社會穩定的儒家......”
當然,這裡儒家的出現,其實也只有必然中的偶然。
“就算是沒有孔子,也會有別的什麼子,發展出一套類似於儒家的學說。”
“所以,封建的中央集權國家,是華夏文明必然會孕育出的東西。”
“我稱之為歷史的必然。”
“同樣的,即使是沒有秦滅六國,也會有楚滅六國,齊滅六國......”
“總之,這一切制度的建立,都是因為農耕文明的需要而誕生。”
“這就是華夏文明的誕生過程。”
一席話落下,朱元璋等人都是有種震撼之感。
聽完這一席話,他們都有種如夢似幻之感。
朱元璋望向任以虛的目光,更是有種難以言喻的震驚之意。
任以虛剛才可是以一人之力......解釋清楚了整個華夏文明的誕生與發展,這豈是聖人能夠做到?
任以虛簡直是在俯瞰歷史,而後簡單明瞭的做出總結......這是真正的仙人手段啊。
而此時,朱元璋長出一口氣,臉色凝重的看向任以虛說道:“華夏說完了,下面是不是該說說地緣政治?”
這還是沒有說到正題啊。
畢竟攻伐東瀛,事關重大。
而在任以虛眼中,這卻不只是事關重大,竟還有什麼地緣政治的因素?
他得徹底弄清楚,任以虛到底是怎麼想的......
而此時,任以虛卻是臉色嚴肅的看向眾人說道:“我剛才說了那麼多,其實只為了一句話。”
“華夏文明是很強大,發展至今,都未曾遇到一個真正對手。”
“但若不攻東瀛,華夏文明卻有傾覆之憂!”
轟!
這話落下,眾人都是神色驚愕。
他們剛才還沉浸在,剛才任以虛所描繪的華夏文明強大之中,不可自拔。
可現在,一個小小的東瀛,竟能對強大的華夏文明產生威脅?
這是怎麼個道理!
這怎麼可能!
哪怕是一心維護任以虛的藍玉,此刻也是震驚說道:“女婿,你說的是不是嚴重了點?”
“那只是一個東瀛......巴掌大小的國家而已,它何德何能,對我華夏產生威脅?”
眾人皆是匪夷所思。
自古以來,東瀛都是一個不值得多麼重視的國家,甚至在他們眼中,那只是一個兒國而已。
這個“兒”字,真的是名副其實。
畢竟從唐朝開始,東瀛就不斷派遣遣唐使,來到唐朝學習文化制度。
一個兒子,還能翻了天,對他爹產生威脅?
而此刻......任以虛卻是臉色複雜的說道:“華夏文明是強大不錯,但我說過了,華夏文明,其實也有他致命的缺點,也就是......儒家。”
儒家?
眾人頓時一愣。
而孔希學更是神色大變,這特麼怎麼又說到儒家了。
我儒家到底招你惹你了,你要如此針對?
他很是不憤:“少爺言過其實,儒家到底做了哪些惡,讓你如此仇視!”
“至於你說儒家讓人僵化......我儒家發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