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之死讓大梁驟然成了天下的漩渦,吸引著所有的目光。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魏嗣是否能夠順利即位。依禮制,魏嗣是太子,是魏王的第一人選。然而,在這個多事之秋,魏嗣即位也非十拿九穩。
最大的威脅便是在楚的魏公子高。論聲望,魏嗣自然是比不過公子高的,魏嗣也清楚這一點。
魏王突然暴斃,而楚大軍在側,魏嗣不得不生出憂患。
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是立即即位!
魏嗣在惶惶中度過了三日。在這三天裡,表面上他一直在為魏王守靈,實際上暗中指使張若等新近提拔的心腹不停上書,言國不可一日無君,更何況還有強敵環伺。值此國家危難之際,太子當立即即王位以扶社稷、以安萬民。
當然也有不少人反對,認為這是僭越禮制。魏嗣一面暗中將反對自己即位的人記下來,一面對這些反對聲音置若罔聞。
笑話,天下間僭越的人多了去了,誰也沒有臉說誰!
過了三日,魏嗣先祭天,而後又到王室宗廟祭祖,最後便在大殿舉行了登基典禮。
坐上王座的那一刻,魏嗣激動難抑。在法禮上,他已經是魏國真正的王,公子高若再生事,便與謀反無異!
在這一刻,魏嗣感覺自己的腰板硬了起來。
但是曾經反對過魏嗣的人因為害怕他的報復離去,魏國的局勢有繼續惡化的趨勢。
雖然即位為王,魏嗣面對這種局勢依然一籌莫展,竟沒有一人能為其出謀劃策。是故,他為王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去楚國找尋惠施回來主持大局。
知道魏王之死最早的是楚國。昭陽在得知魏王死的訊息時強行壓下了突襲大梁的念頭,當即飛書郢都,以便大王作出快速反應。
熊槐雖然知道老魏王沒有幾年好活了,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死了,確實讓他有些震撼。
曾經的霸主在屈辱和不甘中死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同時他也給楚國增添了很大的麻煩,令楚國聯魏滅秦的計劃暫時擱置。
對於魏王之死,熊槐並沒有悲傷,反而認為他死得及時,因為魏瑩身後的亂局給了楚國很大的操作空間。
魏王之死,也是天下大勢行將劇變的開端。不但楚國,秦、齊等國都會蠢蠢欲動,尤其秦國。
這也是熊槐他們的擔憂。不獨楚國,在這錯綜複雜的局勢之下,天下諸侯誰能抽絲剝繭最先抓住關鍵,誰便能從中謀取到最大的利益。
政事堂會議上,每個人都面色凝重。
公子高一臉悲痛。
熊槐安慰公子高道:“公子節哀!寡人與先魏王有忘年之誼,長者之逝,寡人心痛不已!”
說到這裡熊槐話風一轉,“寡人以為魏國之危局,魏王縱然有失,然魏嗣亦罪責難逃!魏王之逝,究其原因在於輕信張儀。魏相公孫衍極力反對張儀入魏,卻不料魏嗣竟暗中將張儀接到大梁,引見先魏王,才有張儀河西之誑。倘使魏嗣不行此徑,魏國又何以至此?故寡人以為,魏嗣實魏國之罪人也!如此誤國之人豈能為王?”
公子高的悲痛無非裝給楚國君臣看而已,此時熊槐所言話外之音他十分明晰,心之所動,眼中神光閃爍。
“大王所言甚是!”田忌接過話茬繼續說道:“魏嗣,庸人耳!其與公子相比,猶如米粒與皓月爭輝!戰場征伐魏嗣不如公子,昔年韓趙攻魏襄陵,公子跟隨公孫衍打敗韓趙聯軍。膽略魏嗣不如公子,公子,秦師伐魏,公子與魏嗣分質楚、齊,魏嗣早早回到魏國,公子卻一直留在楚國。忠心為國魏嗣不如公子,張儀相魏,離間魏國與關東各國,公子登高一呼,聯結諸侯罷逐張儀,果真有公孫衍合縱之風範,雖被魏王誤解,依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如今魏嗣當國,必將以其昏庸之道使魏國陷於水深火熱,動輒便有亡國絕祀之危!”
田忌這番話直將公子高誇到了天上去,公子高陡然心潮澎湃,原來不知不覺他已經走地如此之遠!
熊槐又接過來說道:“楚之敵,秦也,非魏也!楚願與魏永世為盟!為魏計,寡人願助公子奪取王位,可乎?”
熊槐說完緊盯著公子高的眼睛。
公子高心念急轉。他也不傻,楚王與田忌兩人一唱一和將自己抬得這麼高必有所圖。
圖他什麼?無非是利用魏國一同滅秦。
此刻他覺得,自己與晉文公何其相似!昔年晉文公重耳流落他國十數載,在楚國時,楚王厚待重耳。重耳離楚赴秦臨行前楚王索要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