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的絲綢裡一個一個去查。
這還是回到了防範成本高昂且效果微乎其微這個問題上。
那麼在沒有禁榷的國度,人類是如何做的呢?
所以後來人類達成了一個共識:專利法。
可這個世界沒有專利法,而且專利法也是需要漫長是波折去形成的。
那麼人類社會,在沒有專利法,或者專利法形同擺設的地方,靠什麼去獲得商業上的優勢呢?
李彥說道:“朕不在乎民間是否模仿,甚至朕鼓勵民間模仿。既然民間模仿了,魏國一定會拿過去,朕也不在乎魏國會不會拿過去。假設未來魏國將這技術拿過來,和我們打一場無形的商戰。那朕想問問在座的諸位,贏得商戰的核心是什麼?”
皇帝這話題切入太快,大臣們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假如是絲綢和紗巾的商戰,核心應該是原料。”劉文靜突然說道。
趙禹說道:“魏國的原料不一定比我們少,魏國的疆域更大。”
“那核心是什麼?”劉文靜疑惑道,“莫非是女織工的技巧?”
眾人目光都落向皇帝。
“兩國原料都非常充足的情況下,是對原料充分的排程,以及工廠裡面成品的製造時間。”李彥肯定地說道,“也就是效率!”
“效率?”大臣們詫異道。
“假設一個月我們可以生產出500萬匹紗巾,魏國只能生產出100萬匹。市面上現在一匹紗巾500文,魏國得到新的紡紗機,價格降到300文一匹。而我們降到200文一匹。一匹紗巾的總成本在150文。我們一匹只賺50文,魏國一匹能賺150文。”
曹謙德連忙搶答:“可我們500萬匹一共能賺兩億五千萬文,魏國100萬匹卻只能賺一億五千萬文?”
“不,魏國賺不到那麼多。”劉文靜說道,“我們比魏國賣的便宜,魏國的100萬匹,未必都賣得出去。”
趙禹說道:“這個邏輯就跟樹上有十隻鳥,你射一箭射中了一隻鳥,還剩幾隻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