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出去的命令,各州郡府兵開始陸續被徵調入伍。
這就是府兵制的優勢。
府兵農忙時節是農民,不忙了要接受訓練,由折衝府的折衝校尉來訓練府兵。
戰時要隨時聽候徵調。
府兵的家庭可以免徵稅賦。
其實這些年李彥的前身送給魏國很多資源,並不是魏國強大的根本原因,魏國強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均田制和府兵制的推行。
當然,這個制度,在魏無忌的指導下,其實才推行了三個州。
但也足以動員出數十萬大軍來。
魏國的戰爭機器全面運作起來,時隔五年,魏國再一次以主力兵團對付南面的夏國。
到了五月下旬,秦州的募兵也徹底爆發了。
在韓世忠的號召下,無數人離開了家,向秦川匯聚。
與此同時,分散各地的背嵬軍,也開始在秦川城重新集結。
他們再一次喊出了那句曾經的名言:北伐!北伐!北伐!
這個訊息快速傳到晉國,再迅速送往曲京,引起了晉國朝野的極大轟動。
晉國三公主姬清顏說道:“背嵬軍重現秦州,秦州必然迎來屍山血海的大戰!”
訊息也在秦州的魏國諸城引起了轟動,並快速向魏國都城梁京送去,並在五月的最後一天送到了梁京。
魏國的反應比晉國還要強烈。
當年從秦州出來的夏軍,打穿了半個江南,並將戰線推到淮河以北,這些都是魏人親身經歷。
現在,背嵬軍在秦州重新集結,這預示著,接下來的戰爭,魏國面對的不再是這五年來那個不斷示弱的大夏。
而是李恪時代全盛的那支軍隊。
為此,魏國朝堂快速分化出兩派。
一派認為魏國應該將所有主力放到西線,重點對付韓世忠,因為這個人打仗實在太厲害了。
另一派則認為以聞淵的實力,足以對抗韓世忠,只需要拖住韓世忠,不讓韓世忠從秦州脫身,主力擊穿東線,韓世忠就會陷入被動的泥潭裡。
並且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聞淵已經完全可以擊敗韓世忠,畢竟魏國騎兵連強大的契丹人都退避三舍。
時代早就變了!
事實上,認為聞淵可以擊敗韓世忠的人,絕不是張口就來。
當年的太湖之戰,魏帝的虎紋軍被韓世忠和哥舒星二人合力擊敗,魏軍數十萬大軍崩潰。
那個時候,還是參軍的聞淵,領著一千鐵騎,就敢衝擊夏軍主力步兵。
並且在短短的半日,這支鐵騎一連九次擊穿夏軍主力步兵。
韓世忠是綜合實力很強的統帥級別的人物,哥舒星是野戰能力超群的名將。
劉仲卿是喜歡出奇兵的名將。
而聞淵則是當今公認的騎兵戰術第一人。
遼國的重灌鐵騎鐵林軍遇到他的騎兵,都得謹慎對待。
經過這二十年的成長,聞淵對騎兵的運用已經登峰造極!
六月初五,魏軍前鋒從兗州南下,兵指宋州西部。
大量的魏軍騎兵精銳如同黑色的洪流,湧進了宋州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