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返回去突殺出去。
也就是撤出戰場。
撤離戰場意味著這一次衝鋒的失敗,魏軍左路主力步兵將無法推進過來。
二、沿著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的空地快速奔襲,找到沒有陷馬坑的地方,繼續對夏軍進行衝鋒。
如果找到沒有陷馬坑的地方,破開夏軍更多的防線,然後在縱深十數里的大戰場上對夏軍進行大切割,能夠徹底動搖夏軍右路的軍心。
到時候,魏軍左路步兵推進上來,可以輕易擊潰整個夏軍右路。
只要夏軍右路被擊潰,黑驤軍就可以利用高機動性,將潰敗的十萬夏軍驅趕往中路。
大量潰敗右路夏軍恐慌地進入夏軍中路地界,會對中路的軍心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創。
那個時候,恐懼將會蔓延到夏軍全軍。
全線潰敗也就成了不可挽回的大勢所趨。
最後,聞淵發動全線進攻,在這場潰敗中徹底消滅夏軍的有生力量。
韓世忠就無法再重新集結兵馬,秦州就會徹底掌握在魏國手裡。
這聽起來似乎很順利?
的確!
有最強悍的騎兵和步兵,指哪兒打哪兒,魏國打晉國就是這麼順利,打契丹費點力,但也能做這樣的戰術推演。
這種級別的戰術就是建立在強悍的軍隊上的。
聞淵當然敢這樣,只要何唯今日能擊穿右路十萬夏軍。
何唯稍作猶豫,他選擇了第二方案,沿著第一層和第二層的空間快速遊走,尋找夏軍的突破口。
何唯做第二個方案的選擇是必然。
這也是韓世忠認為的必然,因為魏軍本身強悍,在輕易突破曾以第一層防禦後,士氣大漲。
即便在第二層防禦遇到了一點點阻礙,卻依然自信能掌握戰場主動權。
而且站在何唯的角度,這個時候佔據完全的優勢下撤兵,不僅僅對士氣有影響,回去後也無法交代!
畢竟黑驤軍是打頭陣的精銳之師,豈有剛把士氣打起來就撤退的理由?
再說了,接下來一旦發現情況不妙,再撤退也不晚,騎兵的優勢就是來去如風!
所以,何唯統率黑驤軍,在夏軍的軍陣中開始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