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士兵們聊幾句。
整支軍隊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好在恰逢十五,明月高懸,大地像是鋪上了一層白紗,路倒是看得很清楚,這也給行軍帶來了一些便利。
九月十六日一大早,李彥就起來了。
夏軍昨晚只休息了三個時辰,其餘時間幾乎都在趕路,
原本距離魏軍有兩百里,現在距離魏軍已經兩百五十幾裡,並且距離還在加快。
李彥說道:“魏軍一定會派騎兵攔截我們,我們必須在九月十九日中午的時候渡過汴河!”
劉文靜問道:“來得及嗎?”
“來得及!”
“可是汴河很寬,並不好……”
“現在是深秋,汴河水退了很多,尤其是這一帶。”哥舒星指著飛虎渡口,“當年我在這裡渡過河,大半天全軍都可以過去。”
“我們渡過汴河去幹什麼?”劉文靜還是不明白,“我們去東邊去作甚,難道我們要去徐州?”
“我們去睢陽。”
“去睢陽作甚?”
“不要多問!”李彥道。
為了提高整體的行軍速度,李彥當天又跟哥舒星商量,標準化宣傳士兵的步子尺寸和節奏。
關於這一點,李彥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一個觀點:勝利是建立在行軍的基礎之上的。
哥舒星當天就嚴格地貫徹了皇帝的這一想法。
第一天執行,效果尚不明顯,等到第二天,整支隊伍的速度有了明顯的提升。
一般的軍隊一天行軍五六十里,李彥這幾天強行將速度提升到八十幾裡。
當然,這樣做對士兵的體能消耗也非常大。
不過眼下就是要兵貴神速!
因為李彥知道魏合
到九月十九日早上,夏軍抵達飛虎渡,總行程為三百多里,平均每天大概八十里左右。
這個時候,魏軍的騎兵已經距離夏軍只有六七十里。
連敬得到最新的情報,確認夏軍準備渡汴河,立刻下令急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