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合縱結盟(1 / 2)

紋繡院隸屬於內侍省。

所謂的內侍省,就是掌管宮廷內部事務的衙署,由宮女和宦官組成。

其中紋繡院是專門負責織造的,例如宮中需要的服飾,都出自紋繡院。

李彥很快就到了紋繡院。

“東西呢?”

“在前面。”王元吉招呼著一群宮女跟上去。

走進前面的織坊,裡面就擺著一臺木製的紡織機。

李彥走過去仔細看了看,又湊到面前,仔細觀察細節。

“陛下,小心。”王元吉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李彥擺了擺手,示意王元吉不要多管閒事。

王元吉急道:“陛下,這些都是粗活,您是至尊聖體,這些事您吩咐一下,下面的人就做好了!”

“噓……”李彥打了一個噤聲的手勢。

看了一會兒,他忍不住蹙眉,問道:“這裡的……梳子,是誰做的?”

沉默了一會兒,王元吉說道:“是造作局的陳凌製作的。”

“陳凌人呢?”

“臣在這裡。”

陳凌從人群中走出,頓時就緊張起來。

聽說皇帝陛下前幾天連殺三個大臣,還抄家,最近京師鬧得沸沸揚揚,自己今日該不會也被殺吧?

“陛下恕罪,造作局之前沒有造過紡車,臣從民間找了幾個工匠,臣也是第一次做,請陛下開恩……”

“朕沒有要責怪你,你看這裡的羅拉……哦不,是梳子,你看它們,這能把原料梳開嗎?”

李彥指著那個地方。

用21世紀的話術,那叫羅拉喂入技術,是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完善的。

象徵性的產品就是珍妮紡紗機。

“這……”陳凌頓時腦袋問號。

他心裡苦啊,之前的紡織機都是一個紗錠,陛下您現在在上面搞出八個紗錠來,根本運作不了,你又問臣這個梳子的問題,臣……

“你試試。”李彥示意了一下。

陳凌便讓幾個宮女將紗的原料取過來,開始操作。

陳凌用手搖了幾下,上面有兩個梳子,其中一個先動起來,帶動另一個動。

紡紗的纖維原料在梳子那裡被梳理出來,然後進入紡紗的區域。

這種技術叫羅拉喂入技術。

那兩個梳子在珍妮機中叫羅拉。

但梳著梳著,兩個梳子突然卡住了。

“發生什麼了嗎?”李彥問道。

“間隙不對,這裡還是鬆動的。”陳凌愣了一下,指著固定梳子的地方。

“梳子做的還不夠精細,而且入口的梳子和出口的梳子是差不多快的,你看梳理出來的紗。”李彥抓住紗,遞給陳凌。

“的確,有一些比較粗糙。”陳凌似乎反應過來,“這兩把梳子的作用不僅僅是梳理,還有牽引拉伸?”

“沒錯!入口的梳子一定要比出口的慢,這樣對紗線有拉伸,能讓紗線更加精細。”

“臣明白了!”陳凌興奮地說道,“陛下聖明!”

其他人都非常驚訝,好傢伙!陛下這是要轉行了?

“現在就改。”李彥也激動起來。

這個世界的生產力並不算低,已經到了宋朝那個程度,紡織技術可以做到很精細。

不僅僅紡織業,種植業和農業都有一定的高度了。

之所以第一個選紡織業,是因為衣食住行這種剛需裡面,衣這個商業模式,可以規模化、易儲存運輸,且週期短,回報快。

例如糧食,需要地裡長出來,這個週期是比較長的,而且運輸途中不宜儲存,有保質期。

住就更不必說,在這個時代,至少眼下這種生產力,想要搞地產,還不太現實。

行也是。

所以,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但珍妮紡紗機卻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紡織業的發展,帶動的不僅僅是服裝業的崛起,而是一套產業鏈的興起。

當然,對於現在的李彥來說,靠紡紗機賺錢太慢了。

他的目的還不是靠紡紗機賺錢,而是靠它搞外交。

把紗巾和絲綢規模化、批次化、產業化,不僅僅可以帶動產業鏈的形成,還可以把價格打下來。

“陛下,您先回宮歇息,奴婢在這裡看著。”王元吉說道,“等好了,奴婢給您拿過去。”

“不必了,朕就在這裡坐一會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