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計程車紳們,也似乎突然認識到了新政的偉大,紛紛開始歌功頌德。
七月三十日,一場大雨沖刷了姑蘇的暑氣後,雲舒展,湖光變得柔和了,霧氣中的陽光透露出潔白的光輝。
李彥坐在湖邊,左手拿著魚竿,右手拿著那本剛寫完的《國家市場經濟》,似乎正在聚精會神地閱讀。
旁邊的籮筐內,已經裝了一半的魚。
“陛下最近一段時間釣的魚可真多呀。”劉文靜在一邊感慨道。
“情況如何?”李彥頭也不回地問道。
“斷了,再往上一層問不出來,與王儒對接的那個魏人細作,從來沒有露過面,王儒只與仇耀先有過一些密切地聯絡。”
“民間呢?”
“姑蘇百姓對陛下抓王儒都拍手叫好。”
“百姓當然會拍手叫好,他們最喜歡看大官被抓。朕問的是蘇州各郡士紳,他們的動向如何?”
“紛紛在地方上發文譴責王儒。”劉文靜說道,“不過這顯然是表裡不一、言不由衷,臣已經對姑蘇學院那些學生做過全面詳細地審問,臣建議陛下下令拿著名單去殺人。”
“拿著名單卻殺人?殺誰?”
“所有與本案有關的地方士紳。”
“殺了他們,百姓聽誰的?”
“聽朝廷的呀!”劉文靜好奇道,怎麼陛下問如此幼稚的問題?
“朝廷如何將朝廷的想法,多次且精準地下放下去,確保每一個縣、每一個鄉、每一戶的百姓,知道朝廷的真實意圖?”
人的行為是需要一些概念去塑造的,把過去的那些提供概念的人埋進土裡,你得快速拿出新的概念做補充,引導人群。
如果沒有新的概念引入,只是一味砸碎一切,那將導致各地混亂。
破壞永遠比建設更容易。
殺人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人,殺人是為了威懾,為了給新政鋪路。
破壞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破壞,而是為了重建。
但如果重建的執行官僚都還沒有,只知道掀桌子,那最後百姓也會跟著把所有都桌子掀了。
百姓把桌子掀了是為了洩憤。
百姓洩完憤後,回頭還得問你該怎麼辦?別讓我們餓肚子,不然我把你的桌子也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