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這件事,我讓人處理一下就可以了。”
“這件事的重要程度,不亞於姑蘇的事情。”
很多政策出臺,在執行的過程中,其實都會出現問題。
例如眼前這件事,就極具典型。
據李彥瞭解的歷史上這種事也屢見不鮮。
例如《隋書·食貨志》裡記載過一個故事,隋煬帝別出心裁,打算向西域使臣彰顯天朝商品的華美,於是下令收集色彩好看的羽毛。
皇帝的命令是出了京師,但在各級官員那裡就戛然而止。
各級官員開始收購民間的野雞、鳥兒,在限定時間還剩一個月的時候,官僚們向民間公佈了徵收羽毛的命令。
於是百姓被迫去抓,但已經快沒了。
官僚這個時候,就高價向民間出售,百姓只能乖乖掏錢。
這是官僚利用資訊差來賺錢。
眼下這張家與劉三的例子其實也是一樣,江寧新政的訊息已經發布了一段時間,但卻被故意攔截在官面上。
皇帝是不可能在數百個縣裡一個個去詢問的,如果皇帝能做到,就不需要那套繁瑣的官僚體系了,那也不是皇帝了,而是玉帝了。
劉文靜能在前段時間把這種事彙報上去,已經說明天樞司辦事效率之高。
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天樞司的人,你來到休寧縣,你會如何打聽新政的推廣情況?
你一定會去鄉里詢問,你不能直接去鄉里,不然會被人當做流民抓起來。
你得先通知縣令,亮出身份。
當你亮出身份的那一刻,縣令派人去接你,在這個過程中,縣令早就備好了一百種方案來應付你。
例如表演法拖延時間,然後用拖延的時間去定點普及。
你很聰明,安全到達之後,想要私下去調查,你的聰明調查到了有些百姓不知道這個新政,於是回去質問。
縣令表示是自己的失職,因為這件事牽涉太廣,資訊傳播難免有延遲,於是在你面前把下屬們臭罵一頓,讓他們立刻去通告。
聰明的你於是給更加聰明的徐國公劉文靜彙報,劉文靜看完後,表示疑惑:你調查了多少,有多少不知道,是剛好你遇到的不知道,還是大多數都不知道,如何判定縣令有其他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