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李彥為什麼要興辦大學的原因。
在李彥抵達蘇州之前,他便安排曹謙德在蘇州辦了兩件大事:
一是設立姑蘇報社,並且頒佈了報社管理條例,沒有獲得朝廷批准,一切私人不允許辦理報社。
二是設立蘇州大學!
這其實是將輿論權和人才通道從民間拿過來一部分,也就是削弱一些地方名流的影響力。
“我不要你們的引薦信,我也不是來博清名的。”李彥笑道。
“哦,那也沒關係,以後有買賣,也可以一起做。”
“不用了,我此次來蘇州只為一件事。”李彥收起摺扇。
“不知郎君所為何事?”
“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
張申愣了一下,反應過來,連忙笑道:“對對對,郎君果然飽讀詩書,我們是最推崇公平的!”
“那你把他的契約拿出來看看。”李彥話題一轉說道。
“這契約現在的確在我身上,可這是我們張家與劉三之間的私事,郎君這樣干涉,就不太好了吧。”
“那就去縣衙門去,讓縣令評個理,看那契約是不是真的。”
“我們正有此意!”張申連忙說道,“我們最尊重律法!”
“陪!張胖子,誰不知道休寧縣的縣令是你們張家老二!這次故意遲遲不對民間宣佈朝廷新政,害得許多人提前高價買了田!你們是一夥的!”
“你閉嘴!”張申狠狠踹了劉三一腳。
“哦,有這事?”李彥詫異道。
劉文靜立刻在他耳邊小聲道:“確實有啊,前幾天臣跟您提過,蘇州地方上有些官員故意隱瞞或者延遲公佈,聯合地主高價把田先賣出去。”
“我記得。”李彥回應了一句。
這種事,在資訊發達的21世紀都經常出現,更別說這種時代。
天樞司早就在蘇州的地方上打聽了,天樞司畢竟才成立幾個月,人手是不夠的。
李彥沒想到,剛進蘇州,就遇到了這事。
這是巧合,還是已經很普遍了?
“郎君,這是我們張家的私事,您就不要插手了吧。”張申臉上堆著笑容,很禮貌很客氣,“沒什麼事,我們先走了。”
李彥卻不理會張申,而是指著劉三說道:“劉文靜,你去把那個人帶過來,我們問問,到底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