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飼養一匹母馬,需要每年向官府上交一匹小馬駒。這實際上已經達到了種馬的繁殖極限。在當時的飼養技術下,幾乎根本不可能實現。因此,百姓養馬就是一樁賠本的事,養馬就意味著要上交賠款。當時,養馬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這樣損害老百姓利益的馬政制度,自然維持不長久。
北方農民軍起義軍為什麼可以迅速成長起來,就是奪取了百姓為朝廷養的馬,要是沒有這些戰馬,農民軍都死幾百回了,所以戰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以後對後金和蒙古的戰鬥中,騎兵的重要性更加重要,為什麼遼瀋戰役明軍敗的那麼慘,就是步對騎,勝則小勝,敗則全軍覆沒。
以渾河戰役為例,明軍最強的戚家軍和白桿兵重挫後金披甲兵,連白甲兵上去都衝不破明軍防線,可是沒有戰馬無法擴大戰果,被後金把明軍的炮兵裹挾向戚家軍白桿兵開炮,隨後騎兵衝殺,導致戚家軍白桿兵全軍覆沒,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當時要是他們配有戰馬,勝則乘勝追擊直取後金中軍,敗則騎馬撤退可以儲存大半精銳。
所以騎兵必須儘快要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