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斯入呂不韋相府數日。
朝堂之上,明日將對鄭國渠修建一事進行商議。呂不韋為了試探李斯這個荀子高徒的遠見卓識,遂將李斯找來。
李斯聽聞呂不韋召見,心中欣喜若狂。畢竟入府才短短數日,呂不韋就召見於他,想必是有事請教,李斯認定這正是自己展現才華的絕佳時機。
呂不韋見李斯跟在侍者身後緩緩走了進來,急忙將李斯引入一旁落座,隨後兩人便開始商議鄭國渠修建的事宜。
呂不韋一心贊同鄭國渠的修建,因為在他看來,鄭國渠一旦建成,便能為他和他的附屬帶來巨大的利益。
然而,李斯的看法卻和呂不韋截然不同,他認為鄭國渠的修建,必定勞民傷財,會極大地削弱秦國當下的國力;兩人為此展開了爭論。
呂不韋坐在主位之上,神色自信,目光堅定地說道:“李斯啊,這鄭國渠修建一事,乃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大事,本相以為應當全力以赴地推進。”
李斯微微躬身,語氣恭敬卻帶著無比堅定的反對之意:“相國大人,在下對此事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此工程規模浩大,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堪稱無數。如今秦國的局勢尚未完全穩定,貿然開啟此舉,恐怕會動搖國家的根本。”
呂不韋眉頭微皺,聲音低沉而有力地沉聲道:“你這目光未免太過短淺了。若此渠能夠修成,關中必將沃野千里,糧食豐收在望,屆時秦國的國力必將大幅增強,何愁不能一統天下?”
李斯再次拱手,言辭懇切地說道:“相國,話雖如此,但在施工期間,百姓的負擔必然沉重不堪。而且,韓國此番提議此計,未必單純,或許其中暗藏陰謀,我們不得不加以防範。”
呂不韋輕哼一聲,滿不在乎地說道:“陰謀?這是秦國發展的絕佳良機,絕對不容錯過。”
李斯急切地說道:“相國,還望您能三思而後行。如今大王尚未親政,國內諸多事務亟待相國處理,此時開啟如此巨大的工程,只怕會引發諸多難以預料的問題。”
呂不韋不耐煩地揮揮手,語氣堅決地說道:“本相心意已決,你無需再多言。你當盡心盡力協助本相完成此大業。”
李斯見呂不韋態度如此堅決,心中暗自嘆息,深知難以改變其想法,但內心仍憂心忡忡。
離開呂不韋府邸後,李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此事若處理不當,秦國或將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
他在街頭巷尾徘徊,目光憂慮地觀察著秦國百姓的生活,心中的憂慮愈發沉重。
李斯在街頭巷尾徘徊時,忽然偶遇了一位楚國舊友。
舊友見他愁眉不展,滿臉憂愁,便關切地詢問緣由。李斯將與呂不韋關於鄭國渠修建之事的爭論詳細地告知了舊友。
舊友聽後,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通古兄,既然相國心意已決,況且秦國朝堂政事又由呂相國把控處理,秦國必定也會贊同該渠的修建。”
“你不妨暫且順應形勢,且在工程中尋找轉機,儘量減少可能出現的損失。如今你位卑言輕,縱使反對,也未必會有人聽從你的建議啊。”
李斯聽完舊友的建議後,無奈地嘆道:“我雖有心為秦出力,但正如你所說,位卑言輕,恐怕於事無補。再者,此事牽連甚廣,若稍有差池,後果不堪設想。看來,我是該聽從你的想法,大勢如此,只能順從啊。”
次日章臺宮,朝堂之上,關於鄭國渠修建一事的商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臣以為鄭國渠修建乃造福萬民之舉,應當速速動工!”一位大臣站出來,慷慨激昂,振振有詞地說道。
“不可!此工程勞民傷財,實非當下秦國所能承受!”另一位大臣堅決反對,言辭激烈。
“這……”有大臣猶豫不決,左顧右盼,見呂不韋面色凝重,未敢輕易表態。
“相國大人,您意下如何?”終於,有朝臣小心翼翼地試探性詢問呂不韋。
呂不韋掃了一眼眾人,目光威嚴,朗聲道:“本相以為,鄭國渠修成,利在千秋,當建!”
話音剛落,那些原本猶豫不決、左右搖擺的朝臣立刻紛紛附和:“相國高見,鄭國渠當建!”
嬴政坐在王位上,靜靜地看著群臣爭論,未發一言,但其眼神中卻透露出深邃的思考。
下朝之後,呂不韋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鄭國渠的修建事宜。
他召集了眾多官員和能工巧匠,在詳細規劃著每一個環節,事無鉅細,務必確保工程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