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秦攻魏地設東郡這一重大事件,仿若一顆巨石以千鈞之勢狠狠砸入戰國末期那原本就波譎雲詭的湖面。
剎那間激起層層驚濤駭浪,其影響如同漣漪般迅速蔓延至各國,所產生的震盪無論是在軍事格局、政治局勢還是各國的心理層面上,皆是意義深遠且廣泛,徹底改變了各國的戰略走向。
於秦國而言,這無疑是其東進征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關鍵里程碑,成為秦國邁向大一統霸業的堅實一步。
東郡的設立,宛如一把利刃在地圖上有力地揮出,極大地拓展了秦國的疆土範圍,東部邊界得以迅猛大幅推進,從地理形勢上對東方各國完成了更為緊密的包圍佈局。
這一突破性的改變,使得秦國在後續針對東方各國的軍事征伐行動中,擁有了理想的前沿據點,秦軍自此可以更加從容地屯兵佈陣、調配物資,極大地增強了對東方各國的軍事威懾力量。
東郡的設立仿若一隻無形卻強而有力的巨手,精準且致命地緊緊扼住了他國的咽喉要害,令東方各國在秦國的陰影下瑟瑟發抖。
與此同時,秦國憑藉東郡這一得天獨厚的戰略要地,猶如在東方各國的心臟地帶安插了一雙敏銳的眼睛,能夠更加直接、深入且毫無阻礙地將勢力觸手伸向各國,全方位地監控其一舉一動,無論是朝堂之上的決策謀劃,還是軍隊的調遣部署,皆在秦國的掌控之中。
秦國更是藉此,可以肆意干涉各國政事外交,透過扶持親秦勢力、挑撥離間各國關係等手段,進一步削弱了各國之間本就微弱鬆散的聯絡與合作,使得各國在面對秦國的威脅時愈發孤立無援、一盤散沙。
這一系列的優勢疊加,不僅為秦國穩步推行“遠交近攻”等精妙絕倫的戰略營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讓秦國在戰略實施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更是如同為秦國的騰飛插上了矯健的翅膀,如虎添翼般極大地加快了其統一六國的堅定步伐。
使得秦國的霸業宏圖在歷史的畫布上愈發清晰可觸,那大一統的曙光已然在東方的天際隱隱浮現。
魏國朝堂之上,聽聞東郡設立這一噩耗傳來,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嘈雜之中,彷彿末日的陰霾瞬間籠罩。
“大王,秦軍此番攻勢凌厲至極,我大魏二十座城池轉瞬之間即遭淪陷,此乃國之奇恥大辱啊!當務之急,必須不計一切代價尋求他國援助,否則我魏國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危在旦夕!”
一位白髮蒼蒼、滿臉憂慮的老臣痛心疾首地向魏王魏增諫言,聲淚俱下,言辭中滿是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擔憂。
“可如今環顧四周,各國皆被秦國的淫威所震懾,自顧尚且不暇,又有誰能真心實意地伸出援手助我魏國一臂之力?況且我魏國新敗,兵力折損嚴重,糧草輜重亦消耗殆盡,如今這般境地,又拿什麼去與他國聯盟?又何談讓他國信服與我攜手抗秦?”
一位年輕氣盛卻滿臉不甘的武將緊握著拳頭,話語中雖飽含著憤怒與不甘,卻又因現實的殘酷而深感無力,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與絕望。
“趙國與我相鄰,兩國山水相依,唇亡齒寒之理,他們定然不會不知。當速派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使者前往趙國,放下身段,以誠懇之姿商議合縱抗秦之事!此乃我魏國目前唯一的求生之道。”
主和的大臣心急如焚,急切地向魏王進言,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眼神中滿是焦慮與期盼。
“哼!趙國又豈會輕易出兵?長平之戰那慘痛的教訓猶然在目,他們元氣大傷,至今尚未完全恢復,只怕如今也是畏懼秦國如兇猛惡虎,自顧不暇,怎會為我魏國涉險?莫要做這等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反對派的聲音尖銳而充滿了質疑與憂慮。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始終難以達成一致的應對之策。
魏王也眉頭緊鎖,面容憔悴,面對這艱難困窘的局面,一時之間竟也不知該如何抉擇,彷彿置身於茫茫迷霧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最後在眾大臣都商議下,魏王增派使臣出使趙國,意圖聯趙。
再看趙國朝堂內,同樣是一片凝重壓抑的氣氛,彷彿空氣都為之凝固。
“諸位卿家,秦設東郡,魏國已遭重創,如今我趙國亦是岌岌可危,如履薄冰。魏使前來求援,此事關乎重大,當如何處置?還望諸位暢所欲言,共商國事。”
趙王偃神色憂慮地看向群臣,眼神中滿是焦慮與不安,雙手緊緊地握住王座的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