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昏暗且瀰漫著緊張氣息的營帳內,嬴恪雙眉緊蹙,久久凝視著案上的羊皮地圖,腦海中思緒萬千,猶如洶湧的潮水不斷翻湧。
許久之後,他的雙眸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心中敲定了一個大膽的計謀——圍城打援。
他果斷下令,挑選出一支精銳的部隊,讓他們喬裝打扮成主力的模樣,繼續在原地佯裝對眼前這座如巨獸般屹立不倒的堅城,發動一輪又一輪猛烈的攻擊,製造出秦軍主力依舊執著攻城的假象。
而嬴恪自己則親率真正的主力大軍,趁著夜色的掩護,如鬼魅般迅速且悄無聲息地撤離戰場,行軍噤聲,向著趙國的另一座關鍵城池疾馳而去。
秦軍主力宛如黑色的閃電,行動迅速且隱秘,很快就如餓狼撲食一般,將那座毫無防備的城池圍得水洩不通。
嬴恪命士兵在城外有條不紊地安營紮寨,營帳錯落有致,旗幟飄揚,同時指揮著士兵們砍伐樹木、搬運巨石,打造攻城器械,喊殺聲、號子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副即將全力攻城、志在必得的架勢。
不僅如此,他還派出了經驗豐富、身手矯健的重兵,在城外各個要道巧妙設伏,如同隱藏在暗處的獵豹,靜候趙國援軍的到來,只等獵物入網,便給予致命一擊。
趙國城中的守將登上城樓,望見城外秦軍那森然的營帳和忙碌的攻城準備,心中大驚,急忙向李牧發出求援的急報。
李牧接到訊息後,神色凝重,在營帳內來回踱步,心中暗自思忖:嬴恪此人詭計多端,此番舉動看似尋常,卻極有可能暗藏玄機,怕是有詐。
但他又不得不考慮那座城池的安危,畢竟城中糧草僅能維持數日,兵力也相對薄弱,一旦被秦軍攻破,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與權衡,他最終決定派遣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援軍前去救援,同時派出多路身手敏捷、機警過人的斥候,如四散的飛鳥一般,從不同方向去打探秦軍主力的真實動向。
秦軍的伏兵在城外的草叢、山林中潛伏了數日,忍受著蚊蟲的叮咬、飢餓與疲憊的侵襲,終於看到趙國援軍的身影出現在遠方的道路上。
那些士兵們個個神情興奮不已,握緊手中的兵器,心跳加速,眼中閃爍著即將戰鬥的興奮與決絕。
就在他們準備按照計劃發動突襲之時,卻驚訝地發現趙軍的行軍路線極為謹慎,士兵們呈緊密的防禦陣型穩步前行,且不時有趙軍斥候像警惕的獵犬一般在周邊仔細巡查,不放過任何一絲可疑的跡象。
原來,李牧在派出援軍時,特意將將領召集到跟前,神色嚴肅地叮囑他們要小心秦軍的埋伏。
行軍過程中要時刻保持警惕,故而他們一路上小心翼翼,盾牌手時刻準備防禦,弓弩手搭箭上弦,騎兵緊握韁繩,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當秦軍伏兵中一些年輕氣盛、缺乏耐心計程車兵按捺不住,率先發動攻擊時,趙軍援軍迅速且有條不紊地擺開防禦陣型。
後方的弓弩手訓練有素地萬箭齊發,箭雨如黑色的風暴般向秦軍襲來,前方的盾牌兵則緊密地將盾牌相連,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禦牆。
兩側的騎兵們高聲呼喊著,馬蹄揚起陣陣塵土,準備隨時衝擊秦軍的包圍圈,尋找突圍的機會。
同時,那些斥候見勢不妙,立刻快馬加鞭地向著李牧的營地飛馳而去,向他報信。
嬴恪見趙軍援軍有所防備,並未驚慌失措,他面色冷峻,迅速登上高處,觀察著戰場局勢,手中的令旗揮舞,指揮伏兵從多個方向進行佯攻。
秦軍士兵們吶喊著,虛張聲勢地衝向趙軍,試圖擾亂他們的陣腳,尋找突破防線的機會。
然而,趙軍將領臨行前被李牧告知,一路需警覺,所以趙軍援軍在將領沉穩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士兵們毫不畏懼,一次次擊退了秦軍的佯攻。
雙方陷入了一場激烈的混戰,戰場上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震耳欲聾,鮮血染紅了大地。
李牧在得知援軍遭遇埋伏後,心急如焚,立刻率領大軍馬不停蹄地趕來支援。
他身披白色戰袍,跨下駿馬四蹄生風,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
嬴恪見李牧親自率軍前來,心中暗歎一聲,知道自己圍城打援的計謀已被識破,便果斷下令秦軍停止攻擊,迅速且有序地撤離戰場,退回之前佯裝攻城的營地。
回到營地後,他一邊讓士兵們休整,補充體力,一邊密切關注著李牧的動向,繼續與李牧的主力軍隊對峙,如同兩隻對峙的猛虎,等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