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啟是禹王的長子,他的母親是塗山氏的女兒,名叫女憍。女憍賢能聰慧,生的三個兒子都很有出息。禹王原本有意把王位傳給益,他也想立自己的兒子,可又怕天下人議論他偏袒自家孩子,讓賢能之人得不到重用,所以才囑咐大臣們立益為王,好讓天下人心服口服。沒想到天下人都聽說啟賢明能幹,他們只認可啟,不認可益。於是,在甲申元年,諸侯們擁立啟,啟就這樣登上了帝位。
啟的字是奮校。大臣們紛紛前來朝賀,又是磕頭又是行禮,熱鬧非凡。朝拜結束後,啟帝說道:“舜帝的兒子商均擔任賓奏官,負責掌管九辨、九歌舞、九韶這些音樂,他管理得井井有條,每一個環節都有規矩可循。我非常欣賞他,所以加封他為正音侯。”
之後,啟帝頒佈旨意,要在釣臺會見諸侯。諸侯們接到通知,都按時趕到了。他們見到啟帝后,恭恭敬敬地行朝拜大禮。禮畢,啟帝吩咐設宴款待諸侯。啟帝謙虛地說:“我沒什麼才能和德行,實在不足以統治天下。只是承蒙各位推舉,可這違背了先君的遺命,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天地間的罪人。現在我暫且管理國家事務,等有德行的人出現,就把王位讓給他。”
諸侯們聽了,紛紛跪地磕頭,都誇讚啟帝品德高尚。這時,六卿——疑達、疑勝、正忠、正林、德武、德用站出來,上奏道:“陛下,如今有扈侯胡作非為,不遵守國家曆法,還輕視仁、義、禮、智、信這五行,對記錄時間的子、醜、寅三種記時法也棄之不用,完全不遵從陛下的旨意。”
啟帝聽了,皺起眉頭,嚴肅地說:“既然有扈侯如此無道,竟敢欺上瞞下,你們六卿就代表我去討伐他!”
六卿領了聖旨,告別啟帝,點齊五千人馬,浩浩蕩蕩地向有扈國殺去。有扈國的小兵得到訊息,趕忙飛報給有扈侯。有扈侯靈招一聽,立刻點兵出城迎戰。
雙方軍隊在陣前擺開陣勢,六卿騎馬來到陣前,大聲質問:“有扈侯,天下諸侯都歸順了我朝,接受教化,你為何要叛逆?”
靈招毫不畏懼,大聲回應:“我聽說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是某個人可以私自傳給自己人的。你們受了啟的好處,就忘了先君的遺命,擁立啟為王,我實在不服!”
六卿解釋道:“堯、舜是因為自己的兒子不成器,才把王位傳給賢明之人。如今先君的兒子仁愛慈孝,品德傳遍天下,為什麼要廢掉他的親生兒子,把王位傳給別人呢?”
靈招冷笑著說:“知子莫若父,禹王知道自己的兒子不能當君主,所以才把王位傳給益。你們違背先君的遺命,讓賢能之人無處安身,還敢在陣前胡言亂語!”說完,他手捻長槍,拍馬殺過陣來,直朝六卿刺去。
六卿畢竟都是文官,本以為靈招不敢出戰,所以沒怎麼防備。結果面對靈招的突然進攻,他們根本無人抵擋,被打得大敗而逃。三軍頓時亂作一團,六卿各自奔逃,顧不上彼此。靈招見六卿敗走,也不追趕,收兵回城了。
六卿一口氣跑了三十里,見後面沒有追兵,才停下來收集殘兵敗將。他們回到朝廷,向啟帝上奏:“陛下,我們率領王師去征討有扈侯,本想著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讓他改過自新。沒想到靈招冥頑不靈,還恃強進攻,我們一時疏忽,防備不足,所以才大敗而歸。懇請陛下再給我們一次機會,讓我們統兵前往,將功贖罪。我們不敢擅自做主,特來向陛下請命。”
啟帝聽了,擺擺手說:“不行。有扈國地域廣闊,百姓眾多。這次打不過他們,是因為我的德行淺薄,不夠善良。既然是我的問題,何必再去討伐呢?”六卿聽了,只好磕頭退下。
從那以後,啟帝連琴瑟都不彈奏了,鐘鼓也不敲了,睡覺不鋪厚席子,吃飯不吃多種菜餚,一心撲在政務上,親自處理朝政,尊重賢能之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廣泛推行德政。漸漸地,四方的夷族都來歸順,百姓們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化。
有扈侯靈招聽說啟帝如此仁德,深受感動,便上表向啟帝悔過請罪。啟帝看完表章,十分高興,對大臣們說:“當初六卿戰敗,我就知道是我的過錯,所以沒再下令討伐。如今我不用出兵征討,有扈侯就主動歸服了。古人說,端正自己,別人自然就會端正,真是一點不假啊!”於是,啟帝赦免了靈招之前的罪過,還賞賜了來使很多財物,讓他回國。
後來,啟帝回到後宮,一連三五天都沒有上朝。他感覺身體不舒服,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便把大臣們召到後宮,準備交代後事。大臣們來到龍榻前,紛紛跪地朝拜。啟帝讓他們起身,然後對大臣們說:“我承蒙各位推舉,在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