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堯帝治理天下,已經六十八載。這時天道人事、鳥獸草木、禾苗莊稼、財物貨物,都各自有序。四方百姓快樂地從事自己的職業,諸侯全都歸服,百姓歡欣鼓舞,天下太平。雖然有洪水這一個問題,堯帝也教導百姓權宜地開溝引流,來排除洪水。大概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方法,因而沒有遭受全部的災害。堯帝看到天下諸侯進獻的表章,沒有告急的,都是歌頌聖德。堯帝不知道天下治理得好不好,詢問左右的人。在朝廷和在民間的人,也不清楚。堯帝心裡不安,於是命令準備車駕,出去巡視到康衢,看到兒童唱著歌謠說:
立我烝民,莫匪是極。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堯帝聽完,微笑著說:“朕今日才知道百姓得以安定了。”命令左右賞賜眾兒童金錢、果豆兒。兒童們得到賞賜,都非常歡喜,嘻嘻地笑著,口中稱呼“萬歲”,又唱著歌離開了。
堯帝命令車駕返回至襄陵,有九十歲的老人姓席氏在途中擊壤唱歌說: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堯帝聽到歌聲稱讚他,說:“這是朕的老師啊。”命令左右把他引領上前,賞賜他絹帛。老人不接受就離開了。堯帝更加讚歎他的賢能。
又巡狩到華封,華封的老人小孩和人民,都出來迎接聖駕,一起跪在路旁。堯帝下了御車,命令扶起眾多老人,問道:“朕作為君主沒有役使百姓嗎?”眾百姓回答說:“沒有。”又問道:“朕沒有剝削百姓嗎?”眾百姓回答說:“沒有。”又問道:“你們安寧嗎?”眾百姓回答說:“安寧。”堯帝聽到眾百姓的奏報,非常高興地說:“你們既然安寧,各自應當孝敬勤勉謹慎,尊卑和睦,朕就沒有憂慮了。”眾百姓奏報說:“百姓自從聖上做君主以來,接近您就像接近太陽,盼望您就像盼望雲彩。仁政彰顯而義理確立,德行廣博而教化廣泛。百姓們沒有辦法報答聖德,只有三個祝願獻給聖人,願聖人多富、多壽、多男子。”堯帝聽了奏報,笑著說:“朕怎麼擔當得起。如果多男子,就會多恐懼。多富,就會多事端。多壽,就會多屈辱。朕不希望這三個祝願。”封人說:“天生萬民,必定授予他們職責,有什麼恐懼的?富有而讓別人分享,有什麼事端?天下有道,萬物都昌盛。天下無道,修養德行而悠閒。千年之後厭倦世間,離開而成仙,乘坐那白雲,遨遊在天帝的家鄉,有什麼屈辱的?”堯帝聽完,非常高興地說:“確實是這樣的話。但朕自身沒有作為,怎麼敢擔當這些。”於是命令左右近侍,普遍賞賜封人,眾百姓叩頭感謝聖恩。堯帝命令準備車駕回朝,眾百姓捨不得堯帝離開,直到看不見才散去。
話分兩頭。且說大舜,乃是黃帝的第八代孫。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瞽叟姓媯,娶的妻子名叫握登,看見大虹有感而在姚墟生下舜,所以舜不姓媯而姓姚。舜的母親握登早亡。瞽叟續娶了後妻,名叫壬女,又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愚笨且難以改變。繼母溺愛自己的兒子,想要謀害前妻的兒子,往往不能得逞,無可奈何。
一天,舜和弟弟象出去耕種。象偶然失足,跌在田水裡,舜揹著他回家。母親看見象的衣服都溼了,象告訴說:“失足跌倒弄溼的。”後母等著丈夫回來挑唆,當時告訴瞽叟:“今天和象出去耕種,(舜)把象推到水裡,幾乎想要害死(他)。他意在獨佔家財。”瞽叟大怒,叫來舜詢問。舜說:“弟弟自己失足跌倒,不是舜的過錯。”父親不相信,用棍子打他。舜只能默默忍受。瞽叟不明白事理,每每聽後妻的話,溺愛後子,想要置舜於死地。一天,瞽叟夫妻商議,想要把舜陷害在古井(在濟南)裡。後妻故意說出極端的話,躊躇設計,要置舜於死地,故意將頭上的金釵掉到井中,急忙呼喚舜說:“我掉了一隻金釵在井裡,幸好井中沒有水,你可以下去撿起來,就給你,不要可惜了。”舜沒有推辭,立即下井去撿。後母、瞽叟、象三人見舜下井,在上面各自用磚石來堵塞井口,自己料想這回騙舜,必定死無疑,都大大歡喜回家。哪裡知道舜的孝心感動天地。古人說,舉心動念,鬼神都知道。何況王者不死,當地的土地神早就知道這事,預先吩咐一隻青面狐,在井中挖開一條路,一直通到山前。那時狐狸見舜到井下,就向前引領舜走到路中,只見上面磚石紛紛亂亂拋下來。舜已經離開井中,猶如在夢中,只顧逃避,朝著有光的地方奔走。走了大約半里多,才出了地道,到了一座山中,四周沒有人煙,舜神魂不定。
卻說瞽叟、後妻